• 名称:罄竹难书
  • 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 解释: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出处: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罪大恶极、数不胜数
  • 反义词: 微乎其微
  • 例子: 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邹韬奋《抗战以来》
  • 用法: 罄竹难书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典故: 隋朝末年,炀帝杨广统治残暴,荒淫奢侈,大兴土木;又连年对外用兵,使百姓无法活下去,迫使他们揭竿而起。 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军中,有一支是翟让领导的义军。它以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为根据地,称为瓦岗军。起义军中有许多是渔猎手,勇敢善战。翟让骁勇而有胆略,队伍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早在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越国公杨玄感就乘农民起义纷起的时候,起兵反隋,但不久即败死。他的手下李密,在失败后被捕,但在押送途中逃脱。大业十二年,他投奔瓦岗起义军,游说翟让联合附近各起义军,取得对隋军的作战胜利,从而取得了翟让的信任。次年,李密取得全军领导权,称魏公。 李密取得大权后,为了进一步联合各路起义军,以及吸引隋朝的文武官员来投奔他,便在进攻隋都洛阳的时候,发布了一篇讨伐炀帝的檄文号召各方人士推翻隋朝的统治。檄文在历数炀帝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之后写道: 用尽南山所有的竹子制成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决出东海的水,也冲洗不清他的罪恶。 翟让后来被李密所杀,这对瓦岗军起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大业十四年,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 后来,罄竹难书这一成语,用来比喻罪恶太多,无法写完。 成语出自:《旧唐书李密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