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前度刘郎
  • 拼音:qián dù liú láng
  • 解释: 度:次,回。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 出处: 唐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刘郎前度
  • 反义词:
  • 例子: 温见《香江席上示雪兄》:“故乡心事他乡梦,前度刘郎泪黯然。”
  • 用法: 前度刘郎偏正式;作宾语;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公元805年,唐朝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参加了以翰林学士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在唐顺宗的支持下,抑制宦官势力和藩镇的权势,加强中央集权。可是没多久,这场革新行动便在宦官和大官僚的反对下失败了。顺宗皇帝退了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等支持者都被贬到边远州郡去当地方官。 刘禹锡的贬谪之地是朗州,职务是朗州司马。由于他不愿丧失气节去乞求当权者的宽容,他在朗州整整度过了10年。直到公元815年,他才被召回长安任职。 回到长安后不久,他听说玄都观里有道士栽种的千树桃花,十分好看,就和朋友们一起前去观赏,并写下一首七绝: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七绝,不过抒写了刘禹锡久经谪官后的一点感慨之情,并没什么讽刺意味。不料仍触怒了执政的权臣。他们硬说刘禹锡作诗讥刺朝政,把他贬到更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去做刺史。接着又改任连州刺史、夔州刺史。 这次贬官,刘禹锡在外地度过了14个年头,直到公元828年,在宰相裴度的推荐下,他才再次被召回京都,担任主客郎中的职务。这时,刘禹锡已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了。 回到长安后不久,时值春天,他想起当年玄都观的桃花胜景,便抽空再次去看看。谁知玄都观已面目全非,无数的桃树已经荡然无存,观中一片衰败景象,和过去桃花盛开、游人如云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反差。 刘禹锡不由无限感慨,于是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后来,前度刘郎这一成语,用来比喻离去后又回来的人。 成语出自: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