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人杰地灵
  • 拼音:rén jié dì líng
  • 解释: 人有英杰;地有灵秀之气;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地区。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藏龙卧虎、钟灵毓秀
  • 反义词: 绸人广众、人稠物穰
  • 例子: 实在襄阳的人杰地灵,恐怕比它的山水形胜更值得人赞美。(闻一多《孟浩然》)
  • 用法: 人杰地灵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典故: 王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就才华横溢,与骆宾王、卢照邻、杨炯合称初唐四杰。 唐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去南方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遇当地的都督阎某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也应邀参加,坐在了末席。 酒过三巡,阎都督对众宾客说:各位,滕王阁是此地胜景。今天请诸位来,就是想请高手作一篇《滕王阁序》,刻石为碑,作为永久的纪念。请各位不要推辞。 说完,侍候的吏人就将纸笔放在众人面前,但每个人都觉得责任重大,不敢下笔。于是,众宾客从上到下一个个推让下去,一直没有人动笔。 纸笔到了末座的王勃面前,大家都以为他不可能写。谁知王勃却收下纸笔,低头沉思起来。众宾客见了都很不高兴,纷纷猜测这个无礼的年轻人的来历。阎都督也很不痛快,吩咐吏人,看他写了些什么,随时报上来。 一会儿,吏人报上来开头四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都督一听,这是写滕王阁所处的地理位置。他认为这些谁都会写,没有什么特别。 吏人又报了几句,阎都督觉得并不突出。不一会儿,吏人又报道: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阎都督一听,年轻人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赞扬洪州有珍奇的宝物和杰出的人才。他不禁细细玩味起辞意来。吏人一会儿又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两句一出,举座皆惊。原来这两句是写晚霞飘浮,野鸭展翅,仿佛一起在天空中飞翔,难以分辨;清澈的秋水,与蓝天相接,水天一色,也看不出哪儿是天,哪儿是水。堪称写景的佳句。 满座的宾客不由为王勃的绝世才华所深深折服,赞叹不已。 王勃很快把全文写就。阎都督连忙请他上座,满座的宾客纷纷向王勃祝贺。 从此,《滕王阁序》成为一代名篇,流传至今。全文意境开阔,文采出众,声韵和谐,其中的许多佳句也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人杰地灵就是其中一句。 可惜的是,王勃不久渡海,受惊吓而溺死,年仅27岁。 后来,人们就用人杰地灵这个成语,来指杰出人物降生在这里或曾经到过这里,这地方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成语出自:《王勃滕王阁序》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