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如释重负
  • 拼音:rú shì zhòng fù
  • 解释: 像放下重担那样。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 出处: 《穀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轻装上阵
  • 反义词: 如牛负重
  • 例子: 姐姐如释重负似的松了一口气。(曲波《林海雪原》一)
  • 用法: 如释重负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消除紧张的心情。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典故: 春秋时,鲁襄公死后,鲁国执政的季孙、叔孙、孟叔三卿,立公子稠为君,史称鲁昭公。 鲁昭公是个昏君,只知吃喝玩乐,不理国政,把朝政搞得一团糟。大权进一步落到季孙、叔孙、孟孙三卿的手中,其中又以季孙权力最大。 公元前537年,季孙决定把鲁王室的郊田分成四份,自己占两份,叔孙、孟孙各占一份,然后将所收田赋一部分进贡给鲁昭公。这样,王室的财力进一步削弱。 过了几年,鲁昭公的母亲死了。在丧葬期间,鲁昭公没有一丝一毫的悲切,甚至还带着卫兵外出打猎取乐,进一步在国内失去了民心。 但是,鲁昭公也并不糊涂透顶,他也觉察到季叔、叔孙、孟孙三卿对自己的威胁。他便找了与三卿有矛盾的大夫公若、郈孙、藏孙,准备找一个适当的时机除去三卿。 这年秋天,机会终于来了,三卿之一的叔孙因故离开了京城,昭公便派兵包围了季孙的府第。 季孙来不及调集军队反击,只好固守府第。但叔孙的家臣得悉后,马上率兵前去救援季孙。孟孙见状,也迅即出兵,很快将鲁昭公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领兵的公若、郈孙全被杀死。鲁昭公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藏孙到齐国去避难。 由于鲁昭公早就失去了民心,因此百姓对他的出奔并不同情,相反倒有如释重负之感。 后来,如释重负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人在解除某种负担后的轻松愉快。 成语出自:《穀梁传昭公二十九年》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