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人给家足
  • 拼音:rén jǐ jiā zú
  • 解释: 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丰衣足食
  • 反义词:
  • 例子: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
  • 用法: 人给家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名叫墨子,他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相传,他原来生在宋国,后来到鲁国长期定居。 墨子原先是学习儒术的,后来对儒家繁琐的礼感到厌恶,就自立门派,收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学派的人,出身都不是贵族,大多是平民小生产者。他们的生活很简朴,住在低矮的土屋中,屋顶上铺的是没有修剪过的茅草;吃的是粗茶淡饭,用豆叶子做汤,用泥土碗盛饭,用瓦器盛汤。夏天,他们身上穿的是粗麻衣,冬天的时候,只好用鹿皮作短袄。家里的人死了,他们只用三寸厚的桐木板做个很简陋的棺材,葬礼也很简单,绝不铺张浪费。 他们的做法都是墨子节用节葬等主张的具体实践,是对当权贵族奢侈浪费的豪华生活的抗议。 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认为人们应该互敬互爱,没有亲疏贵贱之分。这些都体现了当时人民的意愿。 墨子还十分重视社会生产,他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他身体力行,教育弟子们参加劳动。他说自己也是贱人,曾做过造车的工匠。 墨子去世后200多年,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名著《史记》中给予墨家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墨子强本节用的观点特别值得提倡。强本节用就是加强农业生产,节省开支花费,这是实现人给家足的办法。所谓人给家足,就是人人温饱、家家富足。 司马迁认为人给家足正是墨子胜过别人的地方,虽然当时诸子百家各执一词,各有所长,但墨家的这一观点谁也不能否定。 后来,人们就用人给家足这个成语,来指人人温饱,家家富裕。 成语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