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声色狗马
  • 拼音:shēng sè gǒu mǎ
  • 解释: 声色:歌舞和女色;狗马:养狗和骑马。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 出处: 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身败名裂、威信扫地
  • 反义词: 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 例子: 于是童贯朱勔辈复导以声色狗马宫室苑囿之乐。(鲁迅《唐宋传奇集 李师师外传》)
  • 用法: 声色狗马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典故: 隋炀帝有三个儿子。长子杨昭,即元德太子,大业二年死在行宫。当时,朝野许多人认为炀帝次子杨暕理所当然应是储君因为三子杨杲尚在幼年但这可不是好事。 杨暕既为皇子,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长大以后,更是读经史,习骑射,颇有敏慧过人之处。但他的品行却远远不及兄长杨昭,平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跟随他、亲近他的也是一帮龌龊小人。其中乔令则等十几人尤为杨暕所亲信。杨暕常派他们多方搜寻声色狗马,供自己恣意淫乐。而乔令则等人则是竭力尽心为杨暕效劳。 比如,访得某人家有美貌少女,就找上门去,假托奉皇子杨暕之命,让你到他府里去一趟。少女不敢不从,被带到杨暕家中,肆意奸淫,玩腻之后,才放她回家。 又如,为了替杨暕四处物色好马,最远的曾到陇西,从胡人那里弄了几匹名马,送来给杨暕,杨暕还嫌不好,让退回给主人。 那时,有个京兆人名叫达奚通的,他有个小妾王氏有副好嗓子,善于唱歌。一时间达官贵人相邀,出入华堂宴会,后来竟常到杨暕府中一展歌喉。有个御史向皇帝告发这件事,炀帝非常生气,派了一千多名士兵,搜查杨暕的府第,严厉惩处了与此有关的人。 杨暕的妻子韦氏去世之后,杨暕就同韦氏的姐姐元氏私通,直到元氏生下一个女孩,外人还不知道这件事。杨暕居然暗底里把乔令则那帮人叫到府中,为此设宴庆贺。酒席宴上,这些臭气相投的人胡闹得不亦乐乎,把杨暕的帽子脱下来,说是应该戴上皇冠才对,又指着元氏说:这个会生孩子的人应该当皇后。炀帝后来知道这事,气得半死,下令将乔令则等人斩首,元氏赐死,杨暕手下其他狐群狗党也被发配去边远地方充军。 隋炀帝自己荒淫无度,儿子又这么不争气,又因内政外交政策的失当,导致隋末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隋朝统治不满四十年就告灭亡。 声色狗马这个成语意思是说,声乐、女色、狗和马都是达官贵人的玩物。 它泛指听歌、狎妓、养狗、骑马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 成语出自:《隋书齐王杨暕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