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隋朝时候,有个书生姓贾,读过几本书,认得不少字。在他们那个穷乡僻壤里,好像还没有人比他强,于是他一得意便忘了形,总爱在人前卖弄笔墨。人们见他这样,便称他为博士,喜得他乐颠颠的。其实,人们并不真地认为他有才学。 有一天,贾生闲逛集市,东走西瞧,不觉走到驴子市场,一股粪臭扑鼻而来。贾生不由加快脚步,正想赶紧走开,忽听得有人喊他:博士!博士!慢走! 贾生一回头,认得是邻村的张二,忙问:什么事? 张二说:这下好了,博士一定会写。 原来,张二买了一头驴,按照当时习惯,买主应该写一张买卖契约给卖者。可是这张二目不识丁,一时又找不到识字的人来代写,正着急呢,现在博士来了,正好可以请他帮忙写一张。 贾生一听张二是求他写契约,欣然应允:小事一桩。 于是张二借来笔砚,又在路边茶摊上借用了桌凳,就请贾生当即挥毫。贾生在桌上铺开纸,提着笔,摇头晃脑地想了一阵,就开始写了起来。 只见他写写停停,好半天,一张纸才写满。接着又铺开一张纸再写。眼看又快写满了,可是贾生还没有停笔的意思,自顾自地往下写。 卖驴的人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这个人是驴贩子,卖驴不知多少回,别人写契约也见得多了,从没见过贾生这样的写法。看他写个不停,只得催他快些写,可这位博士写得正来劲,根本不理睬,只管往下写。 贾生一连写了三大张,还叫张二拿纸来。这时,天色近晚,卖驴人忍不住了,说:请你少写几句行不行?好让我早点回家。 贾生一听,不高兴了,说:急什么?我马上就要写到驴了。 啊?买主和卖主面面相觑。 这时,正好有个读书人模样的人路过,卖驴人喊住他,央求他看一看贾生写的契约。贾生一脸的得意,把三张纸递过去。那人接过,耐着性子从头看到底,全是跟买驴没有关系的废话,还没有写到一个驴字呢。 这笔买卖终于没有做成,假博士的名声却已传开了。 后来,三纸无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写文章或讲话不得要领,虽然写了一大篇,说了一大堆,却都离题很远。 成语出自:《颜氏家训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