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舍本逐末
  •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 解释: 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舍近求远、贪小失大
  • 反义词: 追本求源
  • 例子: 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 用法: 舍本逐末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典故: 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威后,是战国时期一个比较开明、贤达的王后。她协助赵惠文王治理国家,因而在诸侯王里很有些威望。 有一次,齐襄王特意派使臣带着国书去赵国访问赵威后。赵威后接过国书,连看也没看,就向齐国使臣问道:贵国今年的年成好不好,没有什么灾害吧?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大的病痛、灾难吧?齐国国君的身体健康吧? 齐国使臣听了,很不高兴,说道:王后啊,我可是奉了齐王的命令,专程来向您问候的。按照礼节,王后您也该先向齐王问好。现在您不先问我们大王安好,却先问年成的丰歉、百姓的生活,这不是抬高低贱而压低尊贵了吗? 赵威后听罢,笑了笑说:你这样说就不对了。请你想一想,如果没有好年成,百姓能生活得下去吗?又哪儿还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哪儿还有君主呢? 接着,赵威后又意味深长地继续说: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意思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按照过去的惯例行事,恰好是丢掉了根本而去问枝节的事情。这样做是不合理的。 舍本逐末也作舍本求末,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来的。现在常用来比喻想问题,做事情不抓根本的、主要的,而只抓枝节的、次要的。 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