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死不瞑目
  • 拼音:sǐ bù míng mù
  • 解释: 死了也不闭眼。指人将要死之时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来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实现;死不甘心。
  •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抱恨终天
  • 反义词: 心甘情愿、何乐不为
  • 例子: 焦裕禄同志临死前还对前去看望他的同志说:“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死不瞑目。
  • 用法: 死不瞑目紧缩式;作谓语、宾语;指死得遗憾。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典故: 东汉献帝时,董卓升任相国,封为郿侯,大权独揽,横行京城。董卓性情残暴,动辄使用严刑威胁、报复,顺他者昌,逆他者亡。其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一时间,宫中人人噤若寒蝉,自身难保,百姓更是怨声载道。 不久,各路豪杰起兵讨伐董卓,推袁绍为盟主。孙坚也率军北上讨董,到达鲁阳,与袁术相会。一天,孙坚正在东门外设酒宴给外出催督军粮的长史公仇饯行。董卓派步兵、骑兵数万人阻击孙坚,轻装骑兵数十人率先到达。孙坚得到情报,并不慌张,仍在劝酒谈笑,一边命令各队整顿好行列、队形,不准随便行动。等到敌人的后续部队到达,孙坚才慢慢地站起来,领着部队回到城中。董卓的军队见孙坚的人马威严整齐,反而不敢攻城,撤走了。 事后,孙坚告诉身边的人:我刚才为什么不一见骑兵就起身回城呢?那样做的话,必然引起恐慌,队伍就会混乱,敌人尾随追击的话,我们就回不了城了。 孙坚移军驻扎在梁县的东面,遭到董卓大军的围攻,孙坚且战且退,与数十骑兵突出董卓的包围。孙坚平常戴着赤色的头巾,敌军穷追不舍。情急之下,孙坚脱下头巾,戴到大将祖茂头上。董卓军争着去追赶祖茂,孙坚得以脱身,从小路上逃走。 孙坚败退后又重整旗鼓,与董卓军大战于阳人,将董军打得落花流水。 几经交战,董卓惧怕孙坚的勇猛善战,特派将军李傕等人来到孙坚寨中,要求讲和、结亲,还要他列出子弟名单,答应表奏朝廷,荐举他们做官。孙坚不为所动,拒绝说:董卓逆天行道,颠覆王室,我孙坚不灭他三族,告示天下,死不瞑目,难道还能与逆贼讲和、结亲吗?我不杀你们,你们快离开吧。孙坚继续进军,距离洛阳只有几十里。董卓被迫迁都长安,放火焚烧洛阳。孙坚进入洛阳时,满城空虚,数百里没有人烟,面对一片凄惨景象,孙坚不禁潸然泪下。 后来,死不瞑目这一成语,指人死了还不闭眼,形容虽死而心犹未甘。 成语出自:《三国志孙坚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