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杀鸡骇猴
  • 拼音:shā jī hài hóu
  • 解释: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近义词: 杀鸡吓猴、杀一儆百
  • 反义词:
  • 例子: 俗语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
  • 用法: 杀鸡骇猴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清朝末年,英法联军的洋枪洋炮,把腐败的满清王朝上上下下、大小官吏都吓得战战兢兢,对洋人,是万万不敢得罪的。 有位姓文的制台,便是这么一个官吏。 这位文制台,有一个脾气,就是在他吃饭的时候,不准任何人来打扰。无论是客人来拜访,或是下属求见,统统不准通报,总要等他吃过饭、擦过脸再说。否则,对通禀的下人,轻则责骂,重则拳脚相加。 这一天,文制台正在吃饭,一个外国领事要见制台。一听洋人来了,制台吓得六神无主,不但打破惯例,说赶快请进来,而且穿好衣帽,亲自来到滴水檐前迎接。 这个领事为什么事情来见制台呢?原来,制台新近处死一名亲兵。这本是小事一桩,那亲兵必定是罪无可恕,制台才这样严办。谁知这一杀,杀的地方不对,既不在校场,也不在辕门外,偏偏就在这位领事的公馆旁边把他杀了。所以领事就不答应,前来问罪。 当下见了面,领事愤愤地把上述情形讲了一遍,责问制台,为什么在他公馆旁边杀人? 制台颇能随机应变,想了一想,便有了一番从容的答复:我处死的那个亲兵,原是拳匪一党。去年北京义和拳同贵国及各国为难,他都有份。如今我把他查实,才拿他正法的。 领事说:正法并不冤枉,但是为什么一定要杀在我的公馆旁边? 制台似乎突然来了灵感,临时编出一套理由,回答他说:正因为拳匪专同洋人为难,这就对贵领事也有所不利,所以我特地想出一条计来,把这人杀在贵衙署旁边,好教他的同党惧怕。俗话说杀鸡骇猴,把鸡杀了,那猴子看到自然就怕。我这回虽说只杀一个亲兵,然而所有拳匪见了这个榜样,以后就不敢再同贵领事为难了。 那领事听了制台的回答,不由得哈哈大笑,称赞他办得好,随后又谈了几句,告辞而去。 后来,杀鸡骇猴这个成语,比喻惩罚一个人以警告其他的人。 成语出自:《官场现形记》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