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死不旋踵
  • 拼音:sǐ bù xuán zhǒng
  • 解释: 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 出处: 《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毫不畏惧
  • 反义词:
  • 例子: ?蛛人之口,裂肝腐肠,死不旋踵。宋 吕祖谦《管仲言宴安》
  • 用法: 死不旋踵作宾语、状语;指奋勇向前。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典故: 东汉桓帝的时候,宦官专权。他们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他们的亲朋好友也仗着他们的势力胡作非为。 野王(今河南沁阳)县令张朔是宦官张让的兄弟,他依仗权势,公开贪污勒索,鱼肉百姓,甚至杀害怀孕妇女,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 公元165年,被称为天下模范的李膺做了司隶校尉。上任没几天,就有人向他告发罪大恶极的张朔,李膺当即下令将张朔逮捕。不料,张朔听到风声,连夜逃往哥哥张让家中。 李膺知道后,亲自带领一批公人前去搜查,竟然一无所获。李膺毫不泄气,命人仔细再搜一遍,终于在有夹道的墙壁中抓获了张朔。平时趾高气扬的张让这时也不敢吭声。 李膺担心张让会耍花样,就抓紧时间审讯张朔,然后将其处决。 张让得知弟弟被杀,气急败坏地跑到汉桓帝那儿哭诉。汉桓帝立即召李膺进宫,责备他为何不请示就杀了张朔。李膺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到任已有十天,只是担心案件积压,来不及处理。想不到办案快了,反而有罪。 李膺又说:我得罪了宦官,凶多吉少。即使陛下把我处死,也决不后退(诚自知畔责,死不旋踵)。只是请求陛下宽限五天,让我把那些罪不可赦的人法办了,到时候,即使把我下油锅,也万死不辞。 接着,李膺又列举了张朔的种种罪行,连汉桓帝也无话可说,只得对张让说:你弟弟罪有应得,怎么能怪李校尉呢? 从此,李膺声威大增,那些宦官再也不敢为所欲为了。桓帝很奇怪,问他们是何缘故,他们一边叩头一边说:我们是害怕李校尉! 后来,人们就用死不旋踵这个成语,来比喻不避艰险,即使死也不后退。 《后汉书李膺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