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退避三舍
  • 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 解释: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委曲求全
  • 反义词: 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 例子: 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 用法: 退避三舍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结构: 补充式成语
  • 典故: 春秋时,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便立骊姬所生的儿子奚齐为世子,公子重耳和夷吾被迫流亡国外。 起先,重耳仓皇逃到翟国,在那里一住就是12年。晋献公去世以后,奚齐和卓子先后继位,但都被臣子里克所杀。后来,夷吾自梁国回去即位,史称晋惠公。晋惠公怕重耳回国来夺他的宝座,便派人去行刺重耳。 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重耳只得到处逃窜。他曾先后逃到齐、曹、卫等国家,但是那些国家的国君没有一个瞧得起他。后来他到了楚国,楚成王对他很赏识,很器重,不但用接待诸侯的礼仪对待他,而且对他的随从如赵衰、介之推等也十分优待和尊重。 有一天,楚成王准备了丰盛的酒菜,来款待这位落难的晋公子。成王和重耳紧邻而坐,彼此谈得很投机。酒酣耳热之时,成王突然笑着问:今天我以如此隆重的礼节接待你,将来你要是回国,做了晋国国君,打算怎样报答我呢? 男女奴隶、宝玉和丝绸您多的是;至于装饰用的羽毛、兽齿和皮革等,又是贵国的名产,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怎样报答你才好!重耳很为难地说。 成王听了重耳的回答,觉得很不满意,说:话虽然这样说,但我想,你将来如做了晋国国君,总可以报答我的吧! 这时,重耳突然灵机一动,说:假如托您的福真能回到晋国,将来万不得已和你在战场上见面,那我就退避三舍,来报答你对我的恩情。 后来,重耳果然真的回到了晋国,并做了国君(即晋文公),而且为了援助宋国,他不得不和楚国交战。当两军接近时,他为了实践当初对楚成王的承诺,便下令全军后退了三舍(90里)。 后来,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用来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