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听人穿鼻
  • 拼音:tīng rén chuān bí
  • 解释: 听:任凭;穿鼻:牛鼻子穿桊。比喻听凭别人摆布。
  • 出处: 《南史 张弘策传》:“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鼻。”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任人摆布
  • 反义词:
  • 例子: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十回:“天子愚暗,听人穿鼻。”
  • 用法: 听人穿鼻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典故: 南朝齐武帝当政时,有个世袭的贵族叫徐孝嗣,他仪表端庄,风度翩翩,颇有文人雅士之相,而且为人老实,因此在当时很受齐武帝萧赜的赏识,官至吏部尚书。徐孝嗣做事没有什么主见,一直听命于齐武帝差遣,武帝把他作忠臣看待。 公元493年,齐武帝去世,由皇太孙萧昭业继位。武帝临终时,相信徐孝嗣的忠心,嘱托他辅佐嗣主,治理江山,使百姓安乐,朝政安定。 第二年,皇族西昌侯萧鸾企图谋夺帝位,他得知徐孝嗣受了托孤之命,而且了解到徐孝嗣为人没有主见,胆小怕事,想依靠徐孝嗣的作用实现他的野心。为了试探一下徐的反应,萧鸾便派心腹暗底里告知徐孝嗣自己的阴谋,以讨取意见。徐孝嗣得知西昌侯生性残暴,不敢得罪,也不加反对。 徐孝嗣的好友乐豫知道了这件事,对他说:当年齐武帝待你不薄,把你升到吏部尚书这一职位。正是因为齐武帝相信你,才将托孤之命交于你,你怎么可以和萧鸾谋反,这不是有负于当年武帝对你的信任吗! 乐豫接着又说:以前褚渊跟着高帝萧道成谋废(宋)顺帝,直到现在还被人笑骂,你难道也想被世人唾骂吗? 徐孝嗣不言。他明知乐豫讲得有理,却又害怕萧鸾。乐豫走后,他一个人在屋里徘徊。 这时他的下属通报说萧鸾驾到,徐孝嗣不敢怠慢,忙起身迎接。萧鸾走进内厅,喝退左右侍从,把篡夺帝位的具体步骤告知了徐孝嗣,并要他一起协助完成篡位之事。徐孝嗣思考再三,还是答应了。 那天,皇宫里静得可怕。大将军萧湛突然领兵杀进宫来,宫里的侍卫慌忙之中还没搞清是怎么回事,就纷纷被杀。不多久,徐孝嗣等人簇拥着萧鸾进入宫中。萧鸾身穿戎装,外披红袍,看着自己的阴谋得逞,心里非常高兴。萧湛又带兵杀进寿昌殿,生擒皇帝萧昭业,并将他带至延德殿西弄勒死。 皇帝死后,国不可一日无君,萧鸾怕自己现在篡位会引起公愤,便想借用太后名义立十五岁的新安王萧昭文为帝,自己可在暗地里操纵新帝。徐孝嗣便取出早就拟好的太后诏令,达成萧鸾的心愿。 同年,萧鸾又相继诛杀了齐高帝、齐武帝的子孙,借皇太后的名义再次废去萧昭文,自己称帝,史称齐明帝。 四年后,齐明帝去世,他的第二个儿子萧宝卷继承皇位。萧宝卷比其父萧鸾更加残暴专横,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一不称心就要杀人。朝廷大臣谁也不敢多言。徐孝嗣本性怕事,他虽现已担任尚书令,但仍不敢进谏,听任暴君胡作非为。 徐孝嗣胆小怕事,最后也难免一死。公元499年,萧宝卷赐他毒酒一杯,逼他自杀。 当时,录事参军张弘策曾评论徐孝嗣说: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鼻。 后来,人们就用听人穿鼻这个成语,比喻毫无主见,任人摆布。 成语出自:《南史张弘策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