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痛心疾首
  • 拼音: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释: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深恶痛绝、捶胸顿足
  • 反义词: 感恩戴德
  • 例子: 瞿耐庵自从到任至今也有半年了。治下的百姓因他听断糊涂,一个个痛心疾首。(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 用法: 痛心疾首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对某事的痛恨。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典故: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地位不很稳固,天下分为许多国家,势力比较大、领土比较广的国家总想占更多的土地,取得霸主的地位。秦国和晋国就是两个想争霸的国家。 其实,秦国和晋国本来关系是很好的,经常彼此用联姻来表示友好,比如秦穆公的夫人就是晋献公的女儿,秦穆公曾三次帮晋国安定君位;当初晋公子重耳,即晋文公被迫流亡在外时,也是得到秦国的大力帮助,才回国继承王位的。 但是,由于两国的国境相接,彼此都想扩展自己的领土,所以两国虽然有良好的关系,但仍然时常为了争夺势力范围而发生冲突。从秦穆公到秦桓公三代中,秦晋两国就曾连年用兵。 在晋厉公即位以后,秦、晋两国又为边界问题而发生了纠纷,于是两国国君就约好在令狐(今山西临猗西)会面,订立了盟约,解决了边界纠纷。 可是秦桓公回国后,马上就背叛了盟约。他邀晋国一起攻打自己边界上的一个小国白狄。白狄是秦国的敌国,却和晋国有着姻亲关系。晋国畏惧秦国,无可奈何地答应了。 可是这时候秦国却派人去向白狄国说:晋国要出兵攻打你们!你们应该归附我们秦国,和我们一起对付晋国。 晋国国君知道这件事后,对秦国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十分痛恨,于是派吕相去和秦国绝交,并对秦桓公说:现在每个诸侯国都知道你们秦国是一个唯利是图、背信弃义的国家,所以,大家都愿意和晋国维持友好关系,而对秦国痛心疾首。现在,我们和各诸侯国都作好了和秦国交战的准备,你们秦国如果愿意遵守盟约的话,我国便负责劝诸侯国退兵,否则,我们只有在战场上见了。 秦桓公根本不把晋国放在眼里,于是后来晋国率领各诸侯国在麻隧和秦国大战,秦军大败。 后来,痛心疾首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伤心痛恨到极点。 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