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天之骄子
  • 拼音:tiān zhī jiāo zǐ
  • 解释: 骄子:宠儿。老天爷的宠儿。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天之骄子”;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现指条件极其优越;特别幸运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
  •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出类拔萃
  • 反义词: 碌碌无为
  • 例子: 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上去,这人便是天之骄子。(冰心《寄小读者 通讯九》)
  • 用法: 天之骄子偏正式;作主语、兼语、宾语;含褒义。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西汉的时候,北方的匈奴时常来骚扰边境,在汉武帝以前,主要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安定边境秩序。 汉武帝即位后,觉得对北方蛮族没有必要妥协,就先后派出韩安国、卫青、李广、霍去病等将军攻打匈奴,屡战屡胜,使匈奴疲于奔命,狼狈不堪。 公元前90年,匈奴狐鹿姑单于进军攻打上谷、五原、酒泉等地,杀掠汉朝官员和百姓。汉武帝接到消息,马上派出贰师将军李广利、御史大夫商丘成、重合侯莽通分三路率14万大军反击匈奴。 狐鹿姑单于得知汉兵大举出击,知道难以抵抗,就将部队和百姓迁移,但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实力。 其后,商丘成率领的汉兵在浚稽山与匈奴交战了9天,互有死伤,难分胜负。重合侯莽通率领人马进入天山,匈奴大将偃渠率兵2万原想迎战,见汉军是自己的两倍,便不战而退。 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后,大败匈奴。这时,却传来他的家属因罪入狱的消息,李广利十分忧虑。左右便献计,让他深入胡地,争取立功赎罪。李广利依计而行,又打了一场大胜仗,杀了匈奴左大将。 但军中长史却对这种冒险的做法十分不满。李广利听后大怒,杀了长史,退至燕然山。 狐鹿姑单于知道李广利军连续作战,必定劳累,就亲自率领5万骑兵突袭李广利。李广利猝不及防,被单于俘虏,汉军损失惨重。 单于知道李广利是汉朝数一数二的大将,又是皇帝的内兄,就招降了他,并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对他的恩宠在丁灵王卫律之上。卫律因此对李广利恨之入骨,终于在一年后害死了他。 汉朝损失了主要将领,单于趁机致书汉武帝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他要汉武帝打开关口,让匈奴出入方便,还要娶汉朝女子为妻,每年还要向匈奴进贡。否则的话,将不断骚扰汉朝边境。 汉武帝见匈奴一时难以消灭,只得同意议和。但不久武帝便去世了。汉朝和匈奴仍然时战时和,延续了多年。 后来,人们就用天之骄子这个成语,称强盛的边地民族,也指骄气十足的人。 成语出自:《汉书匈奴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