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弹冠相庆
  • 拼音:tán guān xiāng qìng
  • 解释: 冠:帽子。掸去帽子上的尘土;表示庆贺。本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官;自己也必将得到引荐而庆幸。后指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也形容坏人得意;准备登台的样子。
  •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额手称庆、鸡犬升天
  • 反义词: 如丧考妣
  • 例子: 他用不正当的手段坐上了公司的第一把交椅,他的同伙弹冠相庆。
  • 用法: 弹冠相庆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西汉的时候,京都有个名叫王吉的人,他勤奋好学,为人也很正直,经常上书直谏皇上。汉昭帝也曾嘉奖过他。 王吉有个好朋友叫贡禹,两人虽然年龄相差比较大,但友情很深。禹贡在做河南县令时得罪了府官,只好免冠谢罪,并愤然说:官帽摘掉了,难道还能戴上去吗? 宣帝在位时,讨厌王吉直言进谏,于是罢了他的官职。 元帝即位后,听说王、贡二人贤名,就重新召他俩入朝,后人因此有王阳(指王吉)在位,贡公弹冠的说法,意谓王阳做了官,必然会引荐贡禹做官。 同时使用弹冠相庆的是苏洵,他在《管仲论》中写了一个贤人去世,坏人弹冠相庆的故事。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中原,深受桓公重用,把齐国的事务全部交给管仲处理。于是一些人便乘机钻营,取悦桓公,其中竖刁、易牙和开方三人最为受宠。他们一心想夺取权力,只是碍于管仲大权在握,不敢轻举妄动。 几年后,管仲劳累过度而病倒。临终前,管仲要求桓公疏远易牙等三人,任命隰朋为相,桓公答应了。 可是一个月后,隰朋也因病去世,桓公便命鲍叔牙为相,鲍叔牙推辞不过,便提出一个条件:大王一定要远离易牙等三人,否则的话,我决不会从命。 桓公当场答应。可是不久,他便忘记了鲍叔牙的忠告,又召用易牙三人。这三人高兴万分,弹冠相庆。 不久,鲍叔牙病故,易牙三人操纵国事,并乘桓公病重作乱。桓公得知后,以衣袂自掩其面,连叹数声而亡。 后来,人们便用弹冠相庆这个成语,来比喻坏人因即将得势而互相庆贺。 成语出自:《汉书王吉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