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万马齐喑
  • 拼音:wàn mǎ qí yīn
  • 解释: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语。形容死气沉沉的局面。喑:哑;失音。
  • 出处: 宋 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万籁俱寂、死气沉沉
  • 反义词: 万马奔腾、龙腾虎跃
  • 例子: 他的发言把会场上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打破了。
  • 用法: 万马齐喑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典故: 宋元祐初年,青唐羌人部落以为中原之人软弱可欺,派出大将鬼章青宜结侵犯边界。蕃官包顺请求率所部扫除边患。朝廷想以此平定边界骚乱,遂命诸将讨伐。不久,擒获鬼章青宜结。 同时获得的战利品还有马。这批马都是西域良马,其中三匹马犹如天马再现。这三匹马非常高大健壮,头长得像蛟龙而胸像凤,脊背像猛虎而身上的纹理又像豹。在出了东华门,往皇家养马的天驷监时,振动鬣毛嘶叫,其他的马都寂然无声。百姓听到骏马高亢的嘶叫声,为之震动,争相出来观看,都啧啧称奇:这样的良马真是生平第一次看见。整条街都为之轰动。 苏轼当时在京任职,目睹了骏马的神韵,其形象在其脑海中挥之不去。于是他请来当时有名的画家李公麟将这三匹马画下来,又让鬼章青宜结校验细节。 李公麟擅长画马,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骏马各自不同特点。他根据苏轼的描述,以墨笔单线勾勒,在细部略施淡彩,一气呵成,一幅栩栩如生的三马图展现出来了:三马比例准确,形神兼备,其躯体的软硬、皮毛的光泽、斑纹仿佛可以感觉到,甚至三马振鬣长鸣的声音也隐约可以听见。苏轼看了画拍案叫绝。 绍圣四年,苏轼被贬往惠州,闲居无事,翻出旧日收藏的书画,看到李公麟画的《三马图》,追思往事,感叹三马的神骏,写下了《三马图赞》。 万马齐喑,指骏马长鸣时,其他马都寂然无声。后用来比喻沉闷的局面。 成语出自:宋苏轼《三马图赞并引》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