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惘然若失
  • 拼音:wǎng rán ruò shī
  • 解释: 心里总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样子;若:好像。
  • 出处: 宋 洪迈《夷坚志》:“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怅然若失、若有所失
  • 反义词: 胸有成竹
  • 例子: 黄通理惘然若失,无法可施,急忙赶至衙前。(清 颐琐《黄绣球》第五回)
  • 用法: 惘然若失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形容怅惘失意。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东汉有位名叫黄宪的学者,他出身贫贱,但勤奋学习,才学过人,而且为人品性高洁,很受邻里的器重。 黄宪十四岁那年,名士荀淑到慎阳去,无意中在一家旅馆里遇见他。荀淑见黄宪生得很有灵气,就邀他到房中坐坐。两人只谈了几句,荀淑便发现黄宪有着惊人的才学。一直谈到太阳落山,荀淑才依依不舍地把黄宪送出门,说:没想到你竟是我的老师啊! 第二天,荀淑去拜访自己的朋友、汝南郡功曹袁阆,一见面就问:贵郡有个颜子(孔子的学生颜渊,年轻但才学出众),你认识吗? 你指的一定是黄宪吧? 后来,太原名士郭泰出游到汝南,先拜访袁阆,谈了不多久,就告辞而去。接着,他又去拜访黄宪,在黄宪家一住就是几天。他对人说:袁奉高(指袁阆)像一道清泉,一眼便可以见底;可黄叔度却像千顷大湖,高深莫测。 和黄宪同里有个名叫戴良的人,才名也很大,但他生性高傲,以为天下无人可以与他相比。 可是,这位目中无人的戴良见到黄宪后,骄傲的气焰马上就收敛了,不但当面正容肃立,不敢随意;而且分手以后,还惘然若失地愣了半天。 由于士大夫们的推崇,黄宪的名声越来越大。但他生性淡泊,朝廷召他进京做官,他始终不肯。 后来,人们就用惘然若失这个成语,来指精神恍惚,好像心里失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成语出自:《后汉书黄宪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