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曹植,字子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第四个儿子。他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自己儿子的才气也非常赏识,但又觉得很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以后,心里觉得曹植的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但也不免有些怀疑,怀疑这文章恐怕是请人代写的。于是,曹操就把曹植叫到了跟前,认真地盘问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请别人代你写的呀? 曹植赶忙给父亲跪下,禀告道:不是的,我能够言出为论,下笔成章,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当面考我,怎么能说我是请别人代写的呢? 曹操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不是,那就好啊! 不久,曹操在邺城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曹操就让几个儿子都上去看看,并且叫他们每人都写出一篇辞赋来,试一试他们的文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一会儿工夫就写好了。这一举动就充分地证实了曹植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由于曹植有这样好的天赋条件,再加上父亲的严格要求和自己的勤奋努力,所以在他在世的41年里就留下了200余篇诗赋和文章。他的《洛神赋》《赠白马王彪》等,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后来,下笔成章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成语出自:《三国志曹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