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心怀叵测 拼音: xīn huái pǒ cè 解释: 心里藏着难以测度的恶意。形容用心险恶。心怀: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揣测;猜测。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色彩: 贬义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近义词: 笑里藏刀、心怀鬼胎、居心不良反义词: 胸怀坦荡、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例子: 他的为人处世,表明他是一个心怀叵测的人。用法: 心怀叵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结构: 主谓式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东吴大将周瑜死后,刘备在荆州与孔明共商入川之策。这时有人报知曹操,说刘备正招兵买马,连结东吴,准备北伐。曹操召集众谋士商议南征。曹操担心如果大军南下,又怕西凉太守马腾来袭击自己的据点许昌。此时谋士荀攸说:可以以诏书加封马腾为征南将军,派他去征讨孙权,然后将他的部队骗到许昌来,消灭掉。曹操非常同意荀攸的主张,于是下了道诏书派人去西凉召马腾进京。 马腾接到诏书后,便和几个子侄商议是去还是不去。长子马超主张应诏赴京,但侄儿马岱反对说: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马腾没有听从马岱的话,自以为是,带了儿子马休及少数凉州兵来到京都许昌,终被曹操设计杀害。 后来,心怀叵测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包藏一种祸心或难以猜测的阴谋诡计。 成语出自:《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