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先斩后奏
  • 拼音:xiān zhǎn hòu zòu
  • 解释: 斩:杀头;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 出处: 《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先礼后兵、先斩后闻
  • 反义词: 事先请示
  • 例子: 圣人命俺巡抚江南,敕赐势剑金牌,体察奸蠹,理枉分冤,先斩后奏。(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
  • 用法: 先斩后奏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办事。
  • 结构: 连动式成语
  • 典故: 晁错原是西汉文帝刘恒的太子家令,因他多才善辩,得到太子的宠幸,有智囊之称。 景帝(刘启)时,晃错为御史大夫,因景帝采纳他关于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等项意见,受到诸侯王的忌恨。丞相申屠嘉为人刚正耿直,抓住晁错穿越宗庙墙垣这样的事准备奏请文帝刘恒问斩。晁错得知消息,抢先向文帝作了辩解。 申屠嘉的奏章上呈后,文帝为保护晁错,便对申说:这是我同意让他这样做的。 申屠嘉万分气愤,便对人说: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意思是说:我倒不如先把晁错斩了以后再去奏报皇上。 申屠嘉的先斩乃请之后来演变为成语先斩后奏。原来是专指杀人的;后来人们泛指工作中处理事务,事先并不请示,处理后再呈报上级认可。 成语出自:《汉书申屠嘉传》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