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寻章摘句
  • 拼音:xún zhāng zhāi jù
  • 解释: 读书时只注意摘录一些漂亮词句;不作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摘引、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寻:寻找;章:篇章;摘:摘抄。
  •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寻行数墨、寻枝摘叶
  • 反义词: 精挑细选
  • 例子: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唐 李贺《南园》诗)
  • 用法: 寻章摘句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典故: 三国时,东吴孙权手下有一名能人姓赵名咨,字德度,是南阳地方人。他博闻强记,学识渊博,与人说话,才思敏捷,善言能辩,对答如流。孙权做了吴王后,提拔他当了中大夫,派他出使到魏。魏文帝表面上对他很友好,但言语中却想占他的便宜,侮辱东吴。 有一天,魏文帝带着嘲讽的口气问:你们吴王还懂一点学问吗? 赵咨骄傲地说:我们吴王带兵百万,江面上停泊着万艘战船。他重用贤良,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他志向高洁,雄才大略,如有空暇,就博览群书,五经六籍、传纪历史,无一不精。他读书,总是研究、借鉴、采纳各种历史经验的精髓,而不像有些人那样,只是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而已。 魏文帝想不到孙权在他的部下眼里竟有如此威望,很不甘心,便又问:依你看,我们可以出兵打东吴吗?赵咨回答说:大国有征伐的兵力,小国也有防备抵御的坚强实力。文帝不禁问道:你们东吴怕不怕魏国?赵咨说:我们拥兵百万,又有长江、汉水天堑作屏障,有什么可怕的呢? 魏文帝对赵咨的才能暗暗佩服,不由问道:东吴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几个?赵咨回答得更妙:特别聪明有才气的人有八九十人,而像我这样的人,那就多得要用车装,用斗来计算,真是难以计数了。 以后,赵咨多次出使魏国,魏国对他无不敬佩称奇。 孙权听到这些消息,十分高兴,就嘉奖赵咨,晋升他的官职为骑都尉。 后来,寻章摘句这一成语,用来指读书仅局限于文字上的搜寻、摘取,而不作意义上的深入研究;或者指写作时没有创造性,只套用前人的词句和章法。 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主传》注《吴书》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