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朽木粪土
  • 拼音:xiǔ mù fèn tǔ
  • 解释: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 色彩: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朽木粪墙
  • 反义词:
  • 例子: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如朽木粪土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
  • 用法: 朽木粪土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典故: 儒家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孔子,也是有名的教育家。相传他有弟子3000,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他教诲弟子要学而不厌、学与思结合,学习上不要懈怠。 弟子中,颜回得到孔子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最爱好学习的。可惜颜回早逝。为此,孔子十分伤心。 然而,在弟子中也有一个叫宰予的,却十分懒惰,不仅听孔子讲学时打盹,甚至常常白天睡大觉。孔子知道后十分恼怒,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还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呢?不思上进,惰心十足,在孔子看来如同朽木和粪土一样无可救药,所以连责备也是多余的了。 而且,孔子从宰予的表现改变了先前对人的态度。宰予曾为了能当孔子的学生而信誓旦旦,而当孔子收其为弟子后却懒散成习。所以,孔子说:先前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所幸的是,宰予知道了孔子对他的批评和失望后,大为震动,深感羞愧,下决心痛改前非,彻底改变朽木粪土的本来面貌,以实际行动取得了孔子的谅解。他努力学习,进步极快,擅长言语。尤其有独立思考的可贵精神,对孔子所坚持的三年之丧的主张表示怀疑。后来学有所成,曾任齐临淄大夫。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后来,朽木粪土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无用的东西或不堪造就的人。 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