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夜以继日
  • 拼音:yè yǐ jì rì
  • 解释: 以:用;拿;继:继续连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色彩: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焚膏继晷
  • 反义词: 游手好闲
  • 例子: 殷之季君,亦奏斯乐。酒池肉林,夜以继日。(三国魏 阮籍《乐论》)
  • 用法: 夜以继日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工作等。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典故: 周武王姬发攻灭殷商后,建立了西周王朝。但是,他没有继续完成周族的大业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了王位,就是周成王。成王继位时只有十三岁,由他的叔父周公姬旦辅佐朝政。 周公旦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他在哥哥姬发领导的攻伐殷商的事业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担起辅佐朝政的重任后,他忠于职守,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呕心沥血。不论是在吃饭或是在做私人的其他事情,只要一有公事,他就立即停下来干公事。 立国之初,政局还不很稳定。有些贵族猜忌他,在成王面前造谣,说他有篡位的野心;还有的兄弟和纣王的儿子武庚勾结起来,发动武装叛乱。此外,东方的夷族也乘机作乱。但周公坚韧不拔,遵照武王的遗志办事。他消除了成王的误解,击败了武庚的叛乱和夷族的反抗,制定了礼法和刑律,继续分封诸侯,并建筑洛邑(今河南洛阳),设立了东都成周。 由于为国操劳过度,周公在东都建立后不久就去世了。临死前,他还谆谆告诫大臣们,一定要帮助天子管好中原的事;自己死后要葬在成周,以表示虽死不忘王命。 战国时的孟子认为,周公是统治者中的理想人物,十分推崇他为国操劳不辞辛苦的精神。为此他说了一段赞扬他的话:周公想兼学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的贤德,来把周朝治理好。如果有不适合于当时情况的,他就抬起头来想。白天想不好,夜里继续想。等想出了好的办法,便坐着等待天明,马上去施行。 后来,夜以继日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干某项工作。 成语出自:《孟子离娄》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