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中性成语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比喻名次挂在前面。多指考试或竞赛等。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成语典故】 春秋时,楚地盛产茅。楚军在作战时,常派一部分士兵拿着茅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一遇到敌方有什么动静,就举茅打信号。因此,人们把军队的前锋部队称作前茅。 有一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霸主,矛盾十分尖锐。楚国为了显示实力,出兵攻打处于两国之间的小国郑国。郑国军民虽顽强抵抗,但还是战败。 晋国得知楚国出兵伐郑,便派大将荀林父为统帅,出兵救援。但晋军还没渡过黄河,便有消息传来,说郑国国君已向楚国投降,楚兵也已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