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阮公体三首(其三)
 刘禹锡 [唐代]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翻译
历史上的贤人达士意气豪迈,忧国忧民而不谋自身利益。 读了近千年的历史记载,感情上与古人相通。
鉴赏
刘禹锡认为,过去许多有德才的贤人,凭借着为事业献身的勇气而努力奋斗,他们所忧虑的是国家兴亡,而不是个人的安危利害。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诗人从"昔贤"身上汲取力量,与古代的贤者心心相印。权贵之门,有"仁"有"义";他们的心,又"苦"又"辛"。这就揭露了当时权贵们所标榜的"仁义"的虚伪性。 诗人表示不学那弯曲的玉磬而折腰逢迎权贵,宁使自己无米为炊,直至甑上积满灰尘。因此,这首诗以"忧国不谋身"的昔贤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而对那些所谓"有仁义"的侯门进行了尖锐的讽刺,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气节,抒发了坚持斗争,永不妥协的顽强意志。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猜您喜欢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