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试官考较戏作
 苏轼 [宋代]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翻译
八月十五的晚上,无论哪里的月色都住好。
不需挑剔住在茅草屋还是楼房,我居住的地方就像蓬莱岛一样。
凤咮堂前的野橘,正是果熟飘香,剑潭桥边秋意深,荷花也老了。
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壮观程度是天下河无仅有的。
像传说中的鹏鸟的翅膀拍击在水面上,激起三千里波涛;又像披挂出战的十万兵马不停地向前奔驰,浩浩荡荡,形成一条巨大的白练。
观潮人群的青色雨伞和周围的红旗相呼应,白色的浪花打在黑色的河岸上黑白颜色互相闪灭。
世上机缘少,人生幸会难,这般的美景,这般的旅行,哪能两者得兼呢?
希望你听到这些之后能够从此加夜班看试卷,门外未仕的士子等着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呢。
注释
蓬岛:蓬莱山。
凤咮堂:在杭州凤凰山下。
鲲鹏:《庄子·逍遥游》说鲲化为鹏,从北海迁到南海,“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组练:组甲、练袍,指武装部队。
白袍:指未仕的士子,宋代没有官职的人依宋制穿白袍。
立鹄:即鹄立,形容伸颈踮脚盼望的样子。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猜您喜欢

微信扫码小程序
看图识物英语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