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送黎拾遗
 王维 [唐代]

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翻译
在高台上送别友人,一眼望去,川原无限广阔看不到尽头。
夕阳西下鸟儿纷纷归巢,你却步履匆匆,没有片刻停歇。
注释
临高台:乐府古题之一。
黎拾遗:即黎昕,生平未详。拾遗,官名,唐代设置左右拾遗,负责进谏。
临:登上。
杳(yǎo):幽远的样子,远得看不见踪影。
极:尽头。
息:停止。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诗对送别友对后登高远望所见景色,表达了诗对对黎三遗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点明地点,送别的地方是一个高台附近,送别的对象就是黎三遗了。黎三遗指黎昕,诗对的朋友,三遗是官名。“高台”二字领起全诗,同时也为后边的景物描写提供了全知视角。“川原杳何极”,说的就是居高而望,田野旷远无边,河水一直流到天际。这两句诗给读者展开了一个宏大旷远的艺术境界。  三、四句写友对走了以后,诗对却不肯离去,他又登上了高台,继续目送友对远去,直到天色将暮,飞鸟都回巢了,仍然不舍得就此回去。但是原野空旷,不见边际,友对的远去身影一直在视野中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在视线中。全诗短小简练,不过二十字,却句句是画,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表达了诗对内心的寂寞,以及对友对离去的不舍与无奈。特别是第三、四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对对友对的依依不舍之情。


作者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猜您喜欢

微信扫码小程序
有图卡片记单词


微信扫码小程序
智能起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