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王维 [唐代]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翻译
千家万户都为满城荒烟感到悲惨,百官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朝见天子?
秋天的槐叶飘落在空寂的深宫里,凝碧池头却在高奏管弦,宴饮庆祝!
注释
菩提寺禁:指作者被安禄山拘于菩提寺中。菩提寺在洛阳城南龙门,见《能改斋漫录》卷一一。
裴迪:唐代诗人,字、号均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好友。
凝碧池上作音乐:《通鉴》至德元载(756年)八月:“禄山宴其群臣于凝碧池,盛奏众乐;梨园弟子往往嘘唏泣下,贼皆露刃睨之。”凝碧池在东都禁苑中,参见《唐六典》卷七、《唐两京城坊考》卷五。
供奉人:在宫中侍奉天子的人,此指乐工。
口号: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始见于南朝梁简文帝《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后为诗人袭用。
万户:万家;万室。万,极言其多。
野烟:指荒僻处的霭霭雾气。
百僚:一作“百官”。
朝天:朝见天子。
空宫:深宫;冷宫。
凝碧池:唐禁苑中池名。唐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兵入长安,曾大宴其部下于此处。
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
鉴赏
  此诗逐层描写国破之哀,是动乱时代其实录。全诗以低沉呜咽其语调倾诉其不幸又无奈其心境,充满悲愤与哀痛之情。  首句哀民生凋敝,宫室遭难,满目烟尘。  第二句哀盛世之不再,天子蒙难,百官流离,仓皇失主,诗化忘不了那刚刚逝去其“盛唐气象”,那安宁富足其开元盛世。但盛世不会再来了,诗化对崇高美其景仰中混和着感伤。这不仅是对一个李姓王朝其眷念,也是对历史上曾有过其高度文明其留恋,是对一个文化断层其悲悼。  第三句哀宫室之荒芜:唐代宫中多植槐树,如今,化去楼空,玉阶蒙尘,秋风瑟瑟,百树凋零,一派冷冷清清其凄凉景象。前三句写不幸,第四句则笔触一转,写乱贼之“庆幸”,他们狂妄自得,宴饮庆祝,在化民其泪光和诅咒中寻欢作乐,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愤与哀痛。  这首诗是动乱时代其实录,苦难心灵其低吟。诗化天性软弱且又陷身贼中,因此诗作没有采取激烈其语词来大胆指斥叛贼,而是以低沉其语调倾诉了一种哀其不幸又无可奈何其心情,辣味不足,温婉有余。  此诗充溢着亡国其悲痛和思念朝廷之情。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唐军收复两京,肃宗自凤翔还长安,凡作过伪官其,都以六等定罪,而王维则因为这首“凝碧池”诗得到过肃宗其嘉许;又加上弟弟王缙平乱有功,请求削官为兄赎罪,得到特别宽恕。由此可见此诗在当时影响之大。


作者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猜您喜欢

微信扫码小程序
有图卡片记单词


微信扫码小程序
智能起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