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清代伊犁将军的设置及其意义
清代伊犁将军的设置及其意义

 

乾隆二十二年(1757)秋,清政府平息了阿睦尔撒纳叛乱,乾隆二十四年(1759)夏,又平息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至此,终于完成了新疆的统一。乾隆二十七年(1762)十月,清政府以明瑞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广大地区。这是清政府为巩固新疆统一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对维持新疆的长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 

一、伊犁将军的设置 

伊犁将军的设置与清政府在新疆实行驻兵屯田有关。由于从内地往新疆运粮有许多困难,所以,清政府在统一新疆过程中,始终关注驻兵屯田问题。从乾隆二十一年(1756)九月开始,清军在伊犁进行查勘屯田,随后在多个地区开始驻兵屯田,有关规制也随之逐渐建立。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在从乌鲁木齐至罗克伦之间的4处庄田中,规定每庄屯田兵800余名,委派游击都司各1员管理。九月,参赞大臣阿桂上奏伊犁驻兵屯田的规划,包括增派维吾尔人屯田、增派官兵驻防屯田、建城堡等内容。乾隆二十七年正月,清政府核定了新疆各地屯田兵的数目,规定乌鲁木齐5000名,哈喇沙尔700名,赛里木、拜各50名,库车、和阗、乌什、阿克苏、叶尔羌、喀什噶尔、英吉沙尔等地也都有数目不等的屯田兵。乾隆皇帝认为:新疆驻兵屯田,必须以满洲将军大员驻守,才能专任其事。 

伊犁将军的设置还与清政府实行稳定新疆局势相应的措施有关,这些措施包括设官吏、置卡台、建城堡、颁刑律、铸货币、明制度等。设官吏就是新疆统一后,派官员管理新疆各地,他们或称参赞大臣,或称领队大臣。在维吾尔族居住地区还有各种等级的伯克,以维吾尔族的头人担任。置卡台就是设立卡伦、台站,或为防卫哨所,或为交通建置,备有驼马牛羊,由侍卫统领卡伦官兵。建城堡就是在物产丰富、形势险要的地方筑城驻兵。颁刑律就是严格立法,惩治凶顽,维持社会治安。铸货币就是开局设炉,改铸制钱,供当地使用。明制度就是制定户口管理制度和进京朝觐的年班制度。 

伊犁将军的设置也与对归附的外藩属国的政策有关。清政府统一新疆后,邻近的霍罕、博罗尔、巴达克山等外藩属国相继归附,他们派使者前来北京,表示永为臣仆。清政府即通过设置伊犁将军来抚绥外藩属国。 

二、伊犁将军的组织系统 

伊犁将军是清政府设在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其组织系统是:在伊犁将军之下,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分别管辖伊犁、乌鲁木齐、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等地区。 

首先是伊犁地区。伊犁将军驻伊犁惠远城,将军衙署内设营务、印房、粮饷、驼马、功过处等机构,以司员、帮办、章京、笔帖式任事,分别负责将军操阅、处理日常事件、钱粮支出、孳生牛马、与哈萨克贸易、功过登记等事。作为伊犁将军的属官,还有参赞大臣、领队大臣、卡伦侍卫等员与将军同驻伊犁。参赞大臣赞理伊犁地区军政事务。领队大臣分别管理惠宁城、锡伯营、索伦营、察哈尔营、厄鲁特营。卡伦侍卫带官兵驻守卡伦。 

其次是乌鲁木齐地区。乌鲁木齐都统作为伊犁将军属官驻乌鲁木齐巩宁城,管理库尔喀喇乌苏、乌鲁木齐、巴里坤、古城以及哈密、吐鲁番等地满汉官兵。乌鲁木齐都统衙署内设印房、粮饷、驼马三处,以司官、笔帖式任事。都统下辖乌鲁木齐、巴里坤、古城、吐鲁番满营领队大臣,库尔喀喇乌苏办事领队大臣,哈密办事大臣。各领队大臣之下分设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统率所部兵丁。 

再次是塔尔巴哈台地区。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作为伊犁将军的属官驻塔尔巴哈台,衙署内设印房、粮饷、驼马三处,分别以司员任事。参赞大臣之下辖协办领队大臣、专领游牧领队大臣等,专营巡察东西路卡伦。 

最后是喀什噶尔地区。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作为伊犁将军的属官驻喀什噶尔,总辖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阿克苏、乌什、库车、哈喇沙尔八大城事务,其下附设办事大臣1员,专理喀什噶尔及英吉沙尔事务。衙署内设印房、回务、经牧三处及粮饷局,分别以章京、笔帖式任事。参赞大臣之下,还在英吉沙尔设领队大臣1员,叶尔羌设办事大臣、协办大臣各1员,和阗设办事大臣2员,乌什、阿克苏、库车、哈喇沙尔设办事大臣各1员。大臣之下设章京、笔帖式、佐领、防御、骁骑校、副将、游击、都司等官统率所部官兵。 

伊犁将军管辖区域内,在民政制度上,存在着札萨克制、伯克制、郡县制三种形式。蒙古各部等游牧民族地区实行札萨克制,札萨克即旗长,下设管旗章京等管理旗务。维吾尔族居住地区实行伯克制,设阿奇木伯克等管理具体事务。汉族百姓居住地区实行郡县制,设知府、知县等管理地方民事。这里应当说明的是,实行郡县制的地方虽然在伊犁将军管辖内,但是官员的任免不直接由伊犁将军管理,而是属于甘肃布政使司。 

三、伊犁将军的职掌 

伊犁将军“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新疆识略》卷5),具体职掌包括: 

管理驻兵屯田。关于驻兵。乾隆二十五年(1760)以后,新疆驻兵形成制度。满洲、锡伯、索伦、蒙古、绿营官兵总计约3万名,分布南北两路,有驻防、换防之分。驻防即携眷兵永远驻守,伊犁、古城、巴里坤满洲、锡伯、索伦、蒙古、绿营以及吐鲁番满营兵即如此。换防即轮班更替,不常驻,不携眷,乌什、阿克苏、叶尔羌、英吉沙尔、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满兵即是。清政府要求新疆驻兵加强训练,伊犁将军要定期察阅。关于屯田。乾隆二十五年以后,新疆屯田日益展开,有兵屯、旗屯、犯屯、民屯、回屯等形式。不同形式的屯田虽然都有相应官员直接负责,但是都要受伊犁将军统一管辖。 

稽查台站卡伦。台站即驿道。从乌鲁木齐到巴里坤、伊犁,从库尔喀喇乌苏到塔尔巴哈台,从喀什噶尔到吐鲁番,从阿克苏到伊犁、乌什,从叶尔羌到和阗,从精河到哈密,总计台站185座,由管理台站领队大臣直接负责,伊犁将军不时稽查。卡伦即哨所。新疆南北两路共有卡伦182座,由各地参赞大臣、领队大臣专辖,而总统于伊犁将军。这些卡伦的作用,有的是监督贸易,有的是稽查逃人、采玉和游牧。 

经理牧厂贸易。为了驻军和屯田的需要,从乾隆二十五年起,清政府就在南北疆许多地方设立了牧厂,以繁殖牲畜。这些牧厂规模大小不等,有驼厂、马厂、牛厂、羊厂之分,由伊犁将军衙署中的驼马处及各地参赞大臣掌理,最后总辖于伊犁将军。贸易主要是指清政府和哈萨克、布鲁特的贸易。为保证公平交易,有序进行,不生事端,伊犁将军要派侍卫、协领等官进行监督。 

统辖外藩属国。中亚地区的哈萨克、布鲁特以及霍罕、博罗尔、巴达克山等外藩属国归附后,清政府以伊犁将军统辖,伊犁将军再派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负责具体事务。 

四、伊犁将军设置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清代总计有57人次、41人任伊犁将军。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伊犁将军仍然存在,只是职权缩小了,专辖伊塔边防及驻防营兵。清代伊犁将军的设置,对维护清朝的国家统一,巩固西北边防,抵御外来侵略,稳定社会秩序,防止分裂割据,都起了很大作用。以乾隆朝长龄平息张格尔之乱为例。张格尔是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孙。波罗尼都在乾隆年间因为叛乱被清政府平定。张格尔(1790—1828)生于浩罕,他为了替祖父复仇,便利用和卓后裔在维吾尔族中的影响,从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多次煽动叛乱,纠集浩罕兵袭击清朝的边境卡伦,制造新疆社会动荡。道光五年(1825)夏,张格尔又发动叛乱,占领了南疆的喀什噶尔(今喀什)等四城,气焰十分嚣张。在这种情况下,伊犁将军长龄(1758—1838)奉命出任扬威将军,征讨张格尔。长龄一面派人侦察张格尔情况,一面组织兵力对其进行围剿,在收复了喀什噶尔等城之后,最终擒获张格尔,并将他送往京师处死,维护了清朝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伊犁将军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治兵之官多,治民之官少。”(《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九》)即偏重于军事统治,在行政管理体制上,缺乏统一性。在有些地区,清政府委派的官员缺乏与少数民族沟通,政令下达受到阻碍。结果,至清朝晚期,随着清朝统治阶层的腐败,新疆问题又日益严重。 

资料来源:由作者提供,中华文史网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