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清代官府对乡闱士子的饮食供给
清代官府对乡闱士子的饮食供给


乡闱是决定清代士子命运的场所,乡闱中饮食供应必不可少。对于官府如何保障乡闱饮食,保障举措能否落到实处,士子对保障举措的态度等问题,相关研究尚显薄弱,仅有个别介绍性文章。①嘉道以降有关乡闱饮食的史料较为丰富,而江浙皖又是清代科举重镇,本文即以嘉道以降的江南乡闱(简称南闱)、浙江乡闱(简称浙闱)为中心,略析清代官府对乡闱士子的饮食供给。

一南闱浙闱的茶水供给

按例,巡抚监临乡闱对乡闱负总责,布政使则负责乡闱供给。南闱方面,当时江苏设有江苏布政使、江宁布政使,因江苏布政使驻扎苏州,故由江宁布政使负责南闱供给。在乡闱开始前的三个月,布政使便开始准备供给事务。乡闱正式开考后,因布政使政务繁重,一般由盐运使、道员等担任提调,入闱负责供给事务。南闱、浙闱不同负责官员的表现,对茶水供给有重要的影响。

(一)同治朝以前饮水供给

清代科场为士子供水,在《科场条例》“现行事例”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在“例案”中却多次记载了为士子供水的水夫、水缸等内容,如“至东、西文场只有两井,号口水缸每号仅容二只,历届顺天府册送水夫三十余名听用”②。《科场条例》详于北闱(即顺天乡闱),略于各省乡闱,各省乡闱一般参照北闱的规定执行,官府定例为南闱、浙闱士子供水当无疑问。

尽管官府为南闱、浙闱士子供水,但同治以前供水存在几个问题:一是用水不足。如道光二年

(1822)八月,署理浙江盐运使林则徐任浙闱提调,他在日记中载:“初六日……统计一万五百二十人……初九日……午后缺水,亟催水夫挑送,并饬外墙辘轳接运,因热甚,消耗甚速,至三鼓,水方运足。”③浙闱士子数量庞大,且八月天气炎热,闱中用水消耗极快。南闱方面,道光十四年士子达“一万四千七百十四人”④,供水消耗量更大。同治九年(1870)后,浙闱士子已达到“一万三千内外”⑤。光绪年间,南闱士子“不下二万余人”⑥。如若继续沿用同治以前的供水模式,用水不足的问题将更为严重。二是食水不净。嘉庆六年(1801),巡抚阮元监临浙闱,“时载西湖水千石入院,专供士子之茶水”⑦,以西湖水供士子饮用。不过,钟毓龙追述旧闻称:“饮料其初取自院外河中,

①胡平《清代科举考试的考务管理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仅依据《科场条例》介绍了官员的饮食供给,未探究士子的饮食供给。李兵《明清贡院供水趣谈》(《教育与考试》2008年第1期)、张学勤《晚清杭州贡院往事》(《杭州政协》2013年第11期)简要介绍了南闱、浙闱的供水,未对饮食供给的复杂性作进一步探究。

②《科场条例》卷36,《续修四库全书》第83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48页。

③(清)林则徐:《林则徐集·日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04页。

④(清)林则徐:《林则徐集·日记》,第152页。

⑤《浙闱人数》,《申报》(上海)第3371号,光绪八年八月初八日,第2版。

⑥《南闱寥落》,《申报》(上海)第10940号,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十三日,第3版。

⑦(清)阮元:《揅经室集》四集诗卷7,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873页。

-116-

甚恶浊。”①应当是西湖水较远,不如院外河中挑水方便,此前某些年份的乡闱便直接从院外河中取水,以致食水不净。三是茶水问题。江浙皖有饮茶习俗,士子饮茶亦是顺理成章之事。但官府仅为士子供水,在士子普遍嗜茶的情形下,茶水供应成为大问题。

(二)同光年间主事官员梅启照改供茶水

同治九年,江宁布政使梅启照在南闱实行新举措,供应茶水。梅启照是洋务官员,他大胆地采用西式技术引水入闱,还添设了茶炉。据当时报道:“梅小岩②中丞之开藩于金陵也,总办秋闱供给各事。因思士子酣于文战,若需自为煎茶,未免苦累。于是设法于号门之外,添备茶炉,使一人专司其事。用西法以皮条引水,从闱外东西搭两水台,用巨桶灌入闱中,各号俱用铁管接承。水常流于管内,无用则旋以铜帽,绝不渗漏;有用则放之,是以源源不竭。”③此举需要大量资金,梅启照甚至捐献了养廉银,“特拨公款并捐廉置备点锡茶炉”④。梅启照的举措有效缓解了士子用水不足及饮茶难的问题。

光绪五年(1879)乡闱,已任浙江巡抚的梅启照复在浙闱推行新举措:“梅小岩中丞体贴士林,无微不至。前因闱中食水不净,改用西湖之水灌注入城,由各路所埋之铁管中流至贡院东西两桥。”⑤但梅启照仅是引进西法供水,并未添设茶炉,或是因经费有限。尽管如此,西法供水还是解决了用水不足、食水不净的问题,尤其是“水甚清冽”⑥。

(三)光绪年间乡闱供水变化

光绪五年,江宁布政使孙衣言将南闱供水铁管更换为锡管,“但洋铁遇水易于雾烂,且闻有毒气,今届孙方伯饬易锡管,较前更为美善”⑦。然而,具体执行官员随后却以撙节为由削减了茶炉数量。据当时报道:“兹得金陵友人书言,东、西两文场外,照旧一号一炉,至平江府暨姚家巷等处,则减成两号一炉或三号两炉。承办委员虽能体撙节动用之意,然士子已多不便,或脸水未热,或煎茶未沸,以致有腹胀作泻等疾病云。”⑧

光绪八年乡闱,浙江巡抚陈士杰直接停用了浙闱中的洋铁管。据《申报》载:“继而询诸供给所中人,谓前办铁管不过供一月之用,撤闱至此又届三年,铁已锈坏,水必夹毒,中丞虑之,故不敢用。然本届场中之水甚不洁清,饮者每至腹胀。以之泡茶,越时而碗以渍,且味微咸。盖河中新涨,终不及湖上澄流也。”⑨陈士杰不仅停用了水管,而且还把西湖水换成了河水,结果茶水又恢复到新举措以前的状况。光绪十七年乡闱,浙江官府恢复铁管运水,并添设了茶炉:“署理浙江藩司龚仰蘧方伯于文闱各号口创设茶炉,俾各士子于风檐矮屋之中得以稍润枯肠,免致燥吻欲裂……另用洋铁水管在外接水……此种水管系前抚宪梅筱岩中丞所置,以引西湖之水入城者。阅时已久,日就颓废,此次大加修葺。”O10负责本届乡闱供给者为署理布政使龚照瑗。龚照瑗长期办理洋务,O11具

①钟毓龙:《科场回忆录》,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17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62页。

②梅启照(1826—1894),字小岩或筱岩,南昌人。

③《浙闱新政》,《益闻录》第18期,光绪五年,第106页。

④《茶具畅销》,《申报》(上海)第2307号,光绪五年八月十七日,第2版。

⑤《浙闱新政》,《申报》(上海)第2298号,光绪五年八月初八日,第2版。

⑥《浙闱琐事补述》,《申报》(上海)第2331号,光绪五年九月十二日,第2版。

⑦《棘闱琐记》,《申报》(上海)第2307号,光绪五年八月十七日,第2版。

⑧《闱中减炉》,《申报》(上海)第2322号,光绪五年九月初三日,第2版。

⑨《浙闱补志》,《申报》(上海)第3391号,光绪八年八月二十八日,第2版。

O10《试院煎茶》,《申报》(上海)第6534号,光绪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第9版。

O11龚照瑗(1835—1897),字仰蘧,安徽合肥人。龚照瑗的史料较为零散,马一《龚照瑗与晚清外交》(《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略可参考。

-117-

备一定的魄力。浙闱恢复铁管运水后,“而水则澄清可爱,非复从前之土汁泥浆也”①。此后,浙闱继续沿用铁管和茶炉。

梅启照、龚照瑗长期办理洋务,视野较为宽广,所以能够在乡闱中增加一些新的元素加以改善。其他省份则不然,如赣闱供水长期存在较大问题,“饮之令人腹痛……故三场毕后,鲜有不病者”②。梅启照返回家乡南昌后,曾进言依照南闱之办法,改革赣闱供水,主事者却“以无费辞”。③至于其它乡闱,亦未见引进西式管道改善供水的举措。

二南闱浙闱的饭食供给

南闱、浙闱的茶水供给让人耳目一新,不过,南闱、浙闱的饭食供给却并不尽如人意。

(一)饭食供给较为丰厚

清代科场定例为士子供给饭食。《科场条例》载:“御史雷以

奏称裁撤饭夫以杜传递,于初次点名酌给挂面。等语。查向例,士子入场给与饭粥、肉食,国家恤士之恩,至优且渥,惟实力防范,则诸弊自可潜消。”④道光二十一年,御史雷以

建议裁撤饭夫防止舞弊,遭到军机大臣、礼部及顺天府会议否决。但从中可知,官府按例为入闱士子供给粥饭及肉食。

至于官府具体供给的食物,如道光二年八月,浙闱提调林则徐日记中称:“初九日……遂督视供给所分给干、稀两饭及火腿、鲞鱼。……十五日……士子每人加给月饼四枚。”⑤在道光初年,浙江官府除按清廷规定为士子供给粥饭、火腿及鲞鱼外,又额外为士子供给月饼。“浙闱三场,每场皆有一粥一饭,其粥米既极白,煮亦甚稠,可以供一饱也”,⑥浙江按例供给的粥饭,可以供士子食饱。“省垣恢复补行辛壬两科时……士子每场食品,火腿重至半斤”,⑦太平天国战争结束之初的乡闱,浙江官府供给士子的火腿甚至重至半斤。南闱的饭食供给定例当与浙闱类似,据故老回忆,“三场交卷时,给月饼票一纸,代价两百文,全城通用,盖应中秋佳节也”⑧,南闱除粥饭、肉食外,亦供给月饼票。

(二)饭食供给存在问题

虽然官府饭食供给较为丰厚,但在后续的执行中出现了偏差。南闱方面,淮安黄钧宰载:“自林公少穆开藩江宁……场内则誊录、对读与夫粥饭、水夫之类,无不躬自稽察,就号舍而亲尝之。”⑨道光十一年至道光十五年,林则徐先后以江宁布政使、江苏巡抚身份管理南闱供给事务,他曾就号舍亲尝饭食。同光年间,梅启照除关心茶水外,“供给亦留心饭食”O10。主事者亲自稽察饭食,保障士子考试。光绪十九年,《益闻录》直言:“第实销之款经吏胥出入,则侵蚀者多,而下逮之恩,士人所得无几,经手办事者转得从中饱橐。”O11可见,饭食供应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吏胥趁机侵蚀南闱的饭食供给。

①《浙闱丛话》,《申报》(上海)第6612号,光绪十七年八月十五日,第2版。

②(清)欧阳昱:《见闻琐录》,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42页。

③(清)欧阳昱:《见闻琐录》,第42页。

④《科场条例》卷27,《续修四库全书》第830册,第153页。

⑤(清)林则徐:《林则徐集日记》,第104—105页。

⑥《羹菜说》,《申报》(上海)第7072号,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初九日,第1版。

⑦《浙江贡院兴工》,《申报》(上海)第1297号,光绪二年闰五月二十七日,第2版。

⑧敲拳说古者:《场屋掌故一》,《游戏世界》1922年第19期,第17页。

⑨(清)黄钧宰:《金壶七墨》金壶浪墨卷4《乡闱章程》,《续修四库全书》第118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5页。

O10(清)丁柔克:《柳弧》,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61页。

O11《文闱供应说》,《益闻录》第1310期,光绪十九年,第464页。

-118-

浙闱中的饭食同样长期粗劣不堪:“惟浙闱供给,向来恶劣不堪。所供粥饭,色恶臭恶,不能进口。至于例菜,则坏火腿三片、白鲞一块而己……省垣恢复补行辛壬两科时,蒋芗泉中丞开藩浙省,曾委李司马国贤总其事,力为整顿,痛除积弊。士子每场食品,火腿重至半斤,粥饭亦复洁白

……丁卯、庚午尚仍其旧,至癸酉科已改旧观,不能如前。上届恩科则又如咸丰年间情事矣,内外帘官以及士子啧有烦言。中丞闻知,亦深咎用人不力,引过不遑。此次总办胥太守曾于庚午科总司其事,皆称公正廉洁,故中丞特命其仍为经理云。”①咸丰年间,浙闱的饭食供给已积弊重重,虽经历任整顿,浙闱供给依旧一届不如一届,甚至“恶劣不堪”。

(三)存在问题的缘由

南闱、浙闱的茶水与饭食供给呈现不同的特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饭食与茶水供给的利益空间不同。茶叶可谋取的利益较少,而粥饭、肉食则有利可图。以火腿为例,原定士子每场火腿半斤,同治九年以后,浙闱士子约1.3万名,即三场共需供应两万斤火腿,需求极大,容易上下其手,图谋利益。二是饭食与茶水供给的管理方式不同。只要饮水及茶水的相关设备存在,乡闱饮水及茶水便可长期供应,无需过多地监督,而饭食供给时效性强,涉及面广,整个过程中需要严密监管。

南闱、浙闱饭食供给暴露的问题,在各地乡闱普遍存在。事实上,早在乾隆初年,清廷已发现北闱的饭食供给存在问题。《科场条例》在“例案”中有提及:“乾隆四年奉上谕:士子入场者,定例给与粥饭。近闻办理草率,冷硬不堪充食,士子等不能均沾实惠。着提调官加意料理,务期妥适周遍,并令监场副都统等留心查看,毋得疏忽。”②乾隆帝令主事官认真留心查看,显然难以改变北闱供给弊端。但有些省份大胆地做改善尝试。据光绪十九年报道:“章省杨君等留心考政,闻悉云、闽两省改供给为银票。”③云南、福建两省为防止供给的问题,直接将供给改为银票。南闱“遂以蛋糕、月饼改发银钱……其他饭食磁碗各件,定例既难吁改,不得不因循相习”,④未能将粥饭、肉食等一律改为银票。浙闱方面也没有改银票的任何措施。

三南闱浙闱士子对饮食供给的反应

官府饮食供给的目的在于体恤士子,进而笼络人心,然而,因官府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差异,成效亦不同。

(一)士子对茶水举措的反应

梅启照等人的饮水及茶水供应举措,令入闱士子印象尤深。时人记载:“梅公启照待民有恩,江南士子尤深感激……士人称颂梅公,愿其子孙世世科甲。”⑤士子祝愿梅启照子孙世世科甲,这在科举时代可谓是极高的评价。又如钟毓龙追述旧闻称:“饮料其初取自院外河中,甚恶浊。光绪初,巡抚梅启照以西法引西湖之水至院外,以高台输之闱中,于是饮料始洁。”⑥《申报》亦记载了士子对梅启照的称颂,“自浙抚梅小岩中丞开藩江宁时,悯士子之解渴无从也,特拨公款并捐廉置备点锡茶炉……煎茶声里群颂恩膏,盖遍天下无此盛举也”⑦,“(浙)闱中食水,颇无良法。己卯科梅中

①《浙江贡院兴工》,《申报》(上海)第1297号,光绪二年闰五月二十七日,第2版。

②《科场条例》卷43,《续修四库全书》第830册,第313页。

③《文闱供应说》,《益闻录》第1310期,第464页。

④《文闱供应说》,《益闻录》第1310期,第464页。

⑤(清)丁柔克:《柳弧》,第361页。

⑥钟毓龙:《科场回忆录》,第62页。

⑦《茶具畅销》,《申报》(上海)第2307号,光绪五年八月十七日,第2版。

-119-

丞创设铁管,传灌西湖水。士之得饮和甘,至今颂之”①。光绪十七年,浙闱恢复铁管运水,并添设茶炉,《申报》代士子发声,盛赞此举“可以清热客之肠,而助文人之兴矣”②。

(二)士子对饭食供给的反应

饭食供给长期存在弊端,士子对此颇为不满。南闱方面,有士子获悉云南、福建两省改供给为银票后,向两江总督申请。③浙闱方面,嘉道年间缪艮《浙江乡闱诗》称:“毛竹削成双筷子,饭团结住燥咽喉。分来鲞鱼全无味,做到文章便有忧。”④诗中以寥寥数语道尽饭食供给的质量。蔡元培晚年回忆:“每次留场二日,饮食须自备,考生自携白米及冷肴、汤料等。”⑤蔡元培于光绪十五年中举,其所忆反映的是光绪中期浙闱饭食的质量。钟毓龙亦回忆:“定例,米菜皆官府供给。然米尽粗粝,菜等草具,不堪下咽,故考生皆自带米,而令号军炊之。菜则亦自携带,大率制成之物,或令号军温之耳。”⑥钟毓龙是末科举人,忆及光绪后期浙闱饭食的质量。

尽管饭食供给质量较差,但并非一无是处。首先,官府在某些时期管理比较严格,饭食供给的质量有所保障。如南闱方面,据《申报》载,南闱仍旧有不少士子食用官府供给的饭食:“本科江南文闱承办供给之员,诸事概从撙节,原为慎重库储起见,未可厚非,惟现在各士子出场颇有烦言。据称每场本备有早晚两餐安置号口,以供士子取食,今届供给所仅备正场一天,以致出场迟者大半枵腹云。”⑦光绪十一年,官府仅供正场的饭食,以致一些出场较迟的士子饥肠辘辘,印证了此时南闱的饭食供给尚可。浙闱方面,太平天国战争结束之初,因布政使蒋益澧重视,办事官员李国贤较为尽心,浙闱的饭食供给较为规范,火腿重至半斤,粥饭亦洁白,故“士林欢怅”。⑧其次,不论饭食质量如何,仍有士子仰赖供给。南闱、浙闱应试士子众多,前述光绪年间南闱士子已不下两万名,同治九年后浙闱士子在1.3万名左右。从情理可推知,即使饭食供给质量较差,仍有贫寒士子或因种种原因不能解决饭食而选择官府供给。

目前对清代官府乡闱饮食供给的研究尚存阙如,事实上,清代各地官府对乡闱的饮水与饭食供给存在不同问题,进而表现出不同特点,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需要合理利用档案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客观评价官府乡闱饮食供给问题,也有助于从一个侧面完善清代科举研究。

①《浙闱补志》,《申报》(上海)第3391号,光绪八年八月二十八日,第2版。

②《试院煎茶》,《申报》(上海)第6534号,光绪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第9版。

③《文闱供应说》,《益闻录》第1310期,第464页。

④(清)缪艮:《梦笔生花》前集《浙江乡闱诗》,大达图书供应社1935年版,第118页。

⑤蔡元培:《蔡元培自述》,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⑥钟毓龙:《科场回忆录》,第62页。

⑦《闱场汇志》,《申报》(上海)第4476号,光绪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第2版。

⑧《浙江贡院兴工》,《申报》(上海)第1297号,光绪二年闰五月二十七日,第2版。

-120-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