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甲午大平山争夺战述略
甲午大平山争夺战述略

 

大平山(今太平山)争夺战,发生于2月21日,清军第四次规复海城的同一天。此战是清军为配合规复海城战役,牵制南路日军的。所以有学者将其划入第四次规复海城战役中,但从争夺战的规模看具有独立战役性质,因此进行分析研究是有价值的。 

(一)  大平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大平山位于大石桥西南七八公里,距博落铺西北5公里,盖平北20公里,营口东南15公里。此山仅20余米高,山势如“山”字形,绵延达5公里,自偏东南至西北走向。清军固守此地可以南下夺回盖平,北上反攻海城、鞍山,是镇守大石桥、盖平、营口的天然屏障,“惟一无双之锁钥地” [1]。同时,大平山也是日军进攻营口、牛庄和援救海城日军的必经之路。日军占领大连、旅顺后便欲北上援助海城,夺取鞍山站,并扬言“直取奉天度岁”。由此可见,大平山一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2]。 

日军占领盖平之后,尽管认识到大平山战略地位之重要,却因“兵力寡少,面对优势的清军,实无长期占守之余力。”[3]因此,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未以重兵占领大平山,只派乃木希典的第一旅团少数兵力进驻大石桥、商家台、三家子、破台子、飞云寨又名背阴寨以及大平山以东一些村庄,仅设前哨于大平山。日军继续北犯的目的,是解孤军深入海城的第三师团。 

    进入1895年 2月中旬,清军为了铲除日军在辽南的据点,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和四川提督宋庆等已先后进行了三次收复海城战役。与此同时,驻守田庄台、营口一线的清军欲收复盖平。 

    2月5日,日军第一军之第三师团长桂太郎陆军中将为了巩固对盖平的占领,命令所属第五旅团第十八联队长佐藤正陆军大佐率领第六联队小野寺实少佐的第二大队和牛岛木蕃少佐的第三大队赴盖平救援。后来,又派门司大队自析木城去大石桥。这两支日军为策应海城和救援盖平,往来于海、盖之间,至2月19日前,佐藤正所率各部一直驻扎于大石桥。 

鉴于海城、盖平形势的紧张,南路日军即第二军之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率所属第二旅团西宽二郎少将所部、第三联队木村大佐所部、炮兵第一联队今津孝则大佐联队长所部,于2月10日离开金州宿营地,踏积雪,冒寒风北犯。 

2月17日中午,作为前哨队的第二旅团第二联队在新任联队长松永大佐督率下,到达盖平城西北通向营口大道的海山寨。 

2月19日以前,山地元治师团长所率各部先后进入盖平,山地本人也于19日中午进入盖平。当日下午,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少将也来到盖平。进入盖平的日军刚站住脚,第一师团山地元治师团长就召开了军事会议,围绕战局,协商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当天晚上,乃木希典骑马返回驻地飞云寨宿营地。 

    与此同时,乃木希典所属第一联队第二大队已开赴大石桥,第三大队进驻博洛铺。乃木希典返回驻地后,根据第一师团军事会议的进犯计划,立即变更旅团司令部和两个联队的位置,命令于次日(20日)实施。 

各部队的宿营地如下: 

          第一旅团司令部和炮兵第一大队在破台子。 

          第一联队本部及第二大队、一个骑兵小队在石桥子。 

第一联队第一大队在金家屯。 

          第十五联队本部及第一、第二、第三大队在三家子及其附近。 

    骑兵第一大队本部在朱家店甸子[4]。 

     

2月20日上午8时,日军第一旅团各部队一起从飞云寨出发,下午3时30分到达大石桥。各部队的宿营地如下:第一联队本部住大石桥中心地带的“同众源酒店”,第一联队的第二大队住在同众源北邻的“同隆当铺”,第一联队的第一大队住大石桥以北约1公里的金家屯。为防止清军的攻袭,日军在重要部位布置了步哨线,严密戒备。 

在吉林将军长顺、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四川提督宋庆、湖南巡抚吴大澂和藩司魏光焘共同组织第四次规复海城之战时,由宋庆率总兵姜桂题之铭字军11营3哨、毅字右军总兵马玉昆部9营、毅字左军宋得胜部5营、新毅字军程允和部4营等夺取大平山。这是宋庆与依克唐阿共同拟定的新作战方案,即“廿七日(2月21日)同时进剿”,“如可得手,即向大(石)桥一路节节前进。”[5]这是一步“援海保营”的好棋:既可以防止日军自盖平向营口进犯;又可以阻挡日军由盖平向海城的增援,起到了策应清军规复海城的作用。 

(二)清军防御与日军进犯

2月21日(光绪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四川提督、帮办东征军务的宋庆首先命令总兵马玉昆率毅字右军抢占大平山;命总兵姜桂题率铭字军进驻老爷庙和姜家房;命总兵宋得胜率毅字左军、总兵程允和率新毅字军进驻营口东南的白庙子,如此即可以防盖平大道来敌,也可担任马玉昆、姜桂题和宋得胜诸军之后援。 

当日零时40分,日军第一联队第二大队第八中队柴崎丑松上等兵率清水久五郎、志村忠三郎到前岗子一带侦察,被清军步骑兵20余人包围,双方骑兵展开白刃战冲刺中,柴崎丑松脱逃,清水等两人当场被刺毙[6]。 

同日黎明,宋庆、马玉昆率毅字右军1 500—1 600人,兵分两路从营口出发逼至大平山附近,一路约千余人进入南大平山,另一路约五、六百人进入北大平山。乃木希典派出的一名传令骑兵从破台子驰来向第一联队长隐岐重节报告清军有南进的迹象。于是,隐歧联队长立即令所属第一、第二两大队长做好随时出动的准备。随后,隐歧联队长命令所属第一大队长竹中率部去小平山,执行牵制清军的任务[7]。与此同时,在盖平的第一师团司令部和在破台子的第一旅团司令部一齐命令所属部队紧急集合,在各要塞地点占领阵地。 

上午8时许,宋、马部击退日军前哨部队。上午10时许,总兵马玉昆所部毅字右军一部进至破台子,大部队一部分进抵大平山北侧之东七里沟,七里沟位于大平山西侧5、6公里处,再向西5、6公里为西里沟(东、西七里沟今均为营口盐场之盐滩)。另一部分抵达西七里沟,进入东、西七里沟的清军向大平山之日军前哨发起了进攻。 

下午3时,清军打退守山日军,占领了大平山。前哨进至孙岗子、常喜屯一带。 

    清军夺回的大平山,山势不高,且山南地势平坦,难以防御。因此,毅字右军总兵马玉昆决定将部队撤离大平山,至大平山西北的东、西七里沟驻扎,监视日军,并向大平山南麓的南大平山村今西大平山村、东大平山村和北麓的北大平山村(今小平山村)派出警戒。同时,一部分军队撤至老爷庙一线[8]。 

由于中日双方军事形势的变化,迫使日军作出重大调整。同是21日这一天,日军第二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陆军中将自盖平,第一军之第三师团长桂太郎陆军中将自海城,各率一、二名参谋和若干骑兵到达汤池,举行军事会议,直至深夜,对战略部署予以调整。 

22日晨,山地元治、桂太郎各奔东、西,返回宿营地。当日晚9时,山地元治向所属之第一团长乃木希典、第二旅团长西宽二郎下达命令: 

         

一、一千名敌军包括四门以上火炮似已经占领了大平山,另外在附近的许多村庄也似有敌军。 

        二、师团主力将于明日二十三日前进到破台子。 

        三、乃木少将率领的支队仍在现在的位置上待命,但须派骑兵小队于午前九时以前到后蚂咀子,该骑兵小队归西少将指挥。 

        四、西少将应率领步兵第二联队、骑兵一个小队、炮兵一个大队占领赖家窝(棚)、滕家陀子和破桥[台]子。 

    五、步兵第三联队与卫生队之一半应于午后二时以前到达破台子。 

六、野战炮兵联队须于午后二时以前到达破台子[9]。 

     

2月22日上午8时50分,天气阴暗,清军前哨队与日军前哨队在大平山附近接触,互相射击。上午11时20分,天空飘起雪花,双方再次交火。此日,清军主力屯集大平山及其西北之东、西七里沟与老爷庙一带。 

    2月23日晨,飞雪未停。日军加强了对大平山附近清军的监视,并继续调动主力进逼大平山。上午10时30分,日军侦察小队的第三分队接受命令:“去西南山上执行定位任务,监视大平山方向,并承担通信任务。”[10]日军第一师团主力将于下午1时到达破台子。其中第一旅团第一联队之一个大队,下午1时接到紧急出发命令,2时集合,冒雪行军,于下午6时30分到达大平山东5公里处的常喜屯今大平山村驻扎。 

当夜,日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下令:24日进攻大平山、太子窝、东西七里沟和老爷庙等地的清军。其中第一旅团之步兵第一联队第一、第二大队作为右路纵队对右翼实行戒备,第二旅团随第一旅团之后前进[11]。 

    为了便于进军,日军第一旅团所属部队的宿营地进行了调整: 

         

第一旅团司令部、步兵第十五联队第二大队和炮兵第二大队在三家子今宋光村。 

        步兵第十五联队第一大队在孙家岗子。 

        步兵第一联队第三大队在常西[喜]屯。 

        工兵中队在杨树屯[12]。 

     

同日,日军第二旅团第二联队和炮兵第一联队的一个大队占领破台子及附近两个村庄,与清军摆开对峙的架势。 

2月24日凌晨3时30分,根据日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的命令,乃木希典的第一旅团集合,迎着寒风,踏着积雪,兵分两路向大平山进犯: 

    一路,由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率领步兵第十五联队、步兵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炮兵一个大队、工兵一个中队,从驻地三家子出发,向大平山以东南方的孙家岗子进犯; 

另一路,由第一旅团第一联队长隐歧重节大佐率领步兵第一联队第一、第二大队和骑兵小队,从大石桥出发,向大平山偏东北的聂家堡子进犯。东方天空露出鱼肚白之时,第二大队第六中队的今井中尉率领八、九名士兵,端着刺刀冲进村去。驻守聂家堡子的铭字军前哨,见日军分路前来夹击,便向老爷庙方向退去。日军占领聂家堡子之后,隐歧重节率日军与进至小平山东北1500米处,距东南方大平山约2000米,占领阵地目的是牵制老爷庙方向的徐邦道总兵所部拱卫军。随后,隐歧重节命令所属步兵第一、第二两个大队共1 500人排成一字横队,向老爷庙方向清军阵地进犯[13]。 

与此同时,日军骑兵独立大队长秋山好古少佐率领骑兵大队,绕过第一联队之右侧,向老爷庙以东清军阵地进攻。驻守老爷庙、姜家房的徐邦道拱卫军、姜桂题的铭字军奋起还击。日军大队副官稻垣率领数十名骑兵冲进老爷庙村内,试图占领该村,立即遭到清军的顽强阻击。此刻,总兵姜桂题所部铭字军马队大约300余骑,突然从老爷庙以南驰出, “从马上射出雨点般的枪弹”,日军抵挡不住,“策马撤退” [14]。此战,日军曹宫泽军三郎、一等兵冈本庆三郎等2人手脚受重伤,稻垣副官的坐骑被击毙。隐歧重节率部未能侵占老爷庙,但却牵制了老爷庙、姜家房一带的清军,为乃木希典率部攻占大平山创造了条件。 

同日上午7时许,日军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率领的一路,攻占了大平山东南麓,之后,立即从太子窝左右分别向大平山发动进攻。是时,大平山上只有总兵马玉昆少量毅字右军坚守,稍作抵抗,便向西撤退。日军遂将大平山占领。与此同时,驻守小平山的清军也向西撤走。日军又将小平山占领。此际,总兵马玉昆所部毅字右军以东、西七里沟为阵地防御点,用10门大炮向占据大平山的日军还击。乃木希典命令炮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长松本鼎少佐,在大平山山上、山下排列12门火炮,向东七里沟清军阵地轰击,清军顽强还击。 

上午8时10分,一直坚持作战的清军马玉昆所部部分人员撤出东七里沟。 

上午8时50分,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所部第一联队一部由孙家岗子陆续到达大平山东麓。清军与日军为争夺东七里沟战斗相当激烈,日军炮兵不断轰击。不久,东七里沟失守。于是,日军将炮火转向西面的西七里沟清军阵地,从左右两翼向总兵马玉昆所部毅字右军进行轰击。 

西七里沟村是总兵马玉昆所部毅字右军的主要阵地。自从马玉昆率部进驻该村后,日夜兼程赶筑了防御堡垒。毅字右军“以原来的坚固土墙作胸墙;在土墙上到处挖有枪眼,以供狙击之用。另外为了防御我军(日军)的榴霰弹,以高梁杆搭成天棚,在高粱杆上铺些土块,并排上瓦砾。在左面、右面和正面,以大小树枝设置鹿砦” [15],以防日军榴霰弹。并在每座大院的周围,都挖有壕沟和筑以雪堡,结构非常坚固。毅字右军依托防御工事,在总兵马玉昆的督率下,竭力防守,不断以大炮向日军轰击,“以猛烈的枪击应战”,日军“死伤很多”。日军“炮兵大队副官西山炮兵中尉和某小队长一死一伤” [16]。第十五联队副官岩根大尉在大平山上“被炮弹击穿了腋下”,在雪中“殒命”。日军“先后发射榴霰弹400余发”,清军“亦不示弱,应战最力” [17]。 

中日双方激战至下午3时,日军始终未能攻占西七里沟。随着太阳西下,天气愈来愈冷,日军急欲攻下西七里沟。于是,日军“上级突然下达命令:步兵开始进攻,第十五联队作为第一线,第一联队第三大队作为预备队随第十五联队之后前进”,并以24门大炮向清军猛轰。日军在崎岖不平的山坳积雪中运动,行军异常困难。清军马玉昆所部毅军的还击,日军也进行激烈炮击,据日军步兵第一联队小田切政纯中尉战地日记中记载双方炮战数小时的情况:“硝烟蒙蒙,炮声隆隆不断。见敌军顽强抵抗,我军炮兵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有时敌军一发炮弹就使我军十余人伤亡” [18]。马玉昆所部在东七里沟以北半公里处部署兵力5000余名,牵制日军对西七里沟的进攻。日军不得不派出第一联队第一、第二两个大队实行警戒。此时,日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率领伊濑参谋长和第二旅团之第三联队长木村视察大平山以南一线的作战,得知两名副官死亡,清军还继续打击日军,伤亡不断,急忙命令所部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组织队伍,迅速占领清军阵地西七里沟。乃木希典立即令部队兵分两路向西七里沟清军阵地推进,一路由所属第十五联队长河野通好大佐率部进攻清军左侧的堡垒正面和左翼;一路由乃木希典亲自率领原作为预备队的第一联队之第三大队进攻清军的右翼。两翼彼此呼应,并以大炮向西七里沟清军阵地猛轰。清军的战斗英勇顽强,日方也承认:清军“不仅没有后退一步的迹象,反而极端猖獗。”[19]此时,日军第十五联队第一大队长斋藤德明少佐首先率部发起冲锋,逼近清军阵地,双方“白刃相战”。接着,第十五联队第二大队长粟屋乾、第十五联队第三大队长殿井兴也率部逼近清军,“发射出雨点般的步枪子弹,连连发动冲锋。”清军仍顽强阻击。 

下午4时,西七里沟方向的激战非常猛烈,双方未决胜负。这时,进攻的左路,即日军河野大佐所部第十五联队一部已经把子弹全部打光,“因为得不到补充,所以不得不依托地物躲避敌弹” [20]。乃木希典焦急万分,只得令预备队投入战斗。他向第一联队第三大队长今村信敬少佐说:“第十五联队倾注全力进攻敌垒,仍不能拔取,战斗极为困难,你们要立即抽出队伍支援”。于是,今村信敬命令川上率领第三大队所属第十中队,广中率领第三大队所属第十二中队,分别增援西七里沟和背后的日军。此时,“战斗更加激烈,敌我伤亡甚多,雪地里死尸累累,无法计算。”[21]这时,日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所属第十一中队出现于西七里沟北侧,进攻清军的马队;第九中队在其右侧,进攻清军的炮兵和阻击清军的援兵;而第十中队和第十二中队继续逼近清军阵地,“径上枪刃冲突,冒死进”。[22]宋庆、马玉昆部“时饥疲甚,无后继”,仍驰驱冰雪间,督军反击。清军凭其炮火猛烈和利用房屋构筑临时工事,“坚固防守”,“其猛烈程度超过了盖平战斗。”[23] 

下午4时40分,日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的第十中队和第十二中队之第一、第三小队在川上大尉、广中大尉两中队长分别率领下,逼近了清军左翼阵地,进行急射。当发现第十五联队子弹已光,处于束手无策之时,向清军发起冲锋,从四面将清军营垒包围,展开猛攻,马玉昆所部毅字右军等没有后继,以孤军苦战近6小时之久,“营哨官纷纷伤亡.勇丁伤亡约四、五百人,炮弁、练习亦伤亡甚多”,而每枪所带子弹300发“均已罄尽,炮车亦多损坏”,难于组织兵力再战,宋庆“见势不支”,于下午4时45分“先将炮位撤回,令各统将率队且战且退。”[24]至下午5时30分,清军完全退出西七里沟战场,向姜家房、白庙子诸处撤退。 

    以上为日军右翼队即第一旅团作战情形,日军左翼队则由第一师团第二旅团长西宽二郎陆军少将统率,所统步兵第二联队、骑兵一个小队、炮兵一个大队。第二旅团于2月10日上午8时50分从金州出发,23日下午2时到达滕皮蛇子扎营。当晚接到命令:明日进攻大平山[25]。 

    24日,第二旅团第二联队于凌晨3时起床整装。4时30分整队,从滕皮蛇子出发。第二联队长松永大佐率其所属第二大队前进。黎明5时40分到达大平山以南昌邑屯,同先期到达的前哨中队和所属第一大队会合。稍后,松永下令向南大平山村西侧前进。当日军进至离南大平山约1200余米处时,清军设于南大平山村和土城子的前哨,开始向日军射击,阻挡其前进[26]。当日军进到距离南大平山村和土城子大约七、八百米的地方,西宽二郎立即把部队分成两支:一支由第二联队所属第一大队,在大队长井少佐指挥下进攻南大平山村;另一支为第二联队所属第二大队的三个中队,由第二联队长松永大佐亲自指挥,快速向前,当距离清军大约五、六百米的地方,日军“一齐冲锋前进” [27]。守此地的清军不足一营,难于抵敌,被迫退至土城子、二道沟地区。至此,大平山遂被日军侵占。 

日军第二旅攻占了大平山南麓各村清军阵地以后,西宽二郎陆军少将又率军向坚守土城子的清军进犯。宋庆指挥清军出二道沟誓死力敌,顽强抵抗,终因整个战局对清军不利,再次退守二道沟。西宽二郎指挥的日军在攻占了土城子以后,又转向二道沟。宋庆指挥清军在二道沟与日军对峙,但是二道沟周围是一片平原,毫无掩遮物,守、攻均相当困难。日军在炮火掩护下,新任第二联队长松永率部冲锋,二道沟被日军侵占。清军退守大水塘、白庙子一线,与总兵宋得胜所部毅字右军、总兵程允和所部新毅字军会合。 

为了阻截清军增援大平山,隐歧重节大佐督率步兵第一联队担当此任。除竹中少佐指挥其第一大队开往小平山执行牵制清军以外,其余全部开赴老爷庙、姜家房一线。行进中与驻守此地的总兵姜桂题的铭字军遭遇,双方展开激烈的炮战。不久,总兵徐邦道率拱卫军前来增援,战斗更为激烈,清军多次打退日军的进犯。但是日军“善于进退,努力拦截”,清军终未能打破日军的狙击,致使大平山落入日军之手。 

(三)清军官兵奋力激战 

     

大平山争夺战进行了一整天,战斗之激烈,表现在双方伤亡很大,日方记载:“彼我死尸堆积成山,血流如注”。[28]小田切政纯认为:24日“炮兵发射炮弹估计多达数千发,这是征清以来最大的炮战,因而也可能是伤亡最多的一次”。[29] 

    日军的伤亡情况,日军承认:“第一旅团官兵伤亡二百一十余名,其中第十五联队二百名死亡二十八人,第一联队十三名(死亡三人)。”[30]另据日军第一师团第二旅团翻译官井上俊三给其家父的信中写道:第一旅团第十五联队“伤亡二百七十三名”。第二旅团“伤亡四十八名。其中,军官两名负伤,军士两名负伤,一名死亡” [31]。此外,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的副官志波两腿受伤,龟田少佐头部受伤,乃木希典陆军少将的坐骑被炮弹打死。日军伤亡合计321名[32]。日军被冻伤的每个中队平均有50余名[33],计达千人以上。清军伤亡亦多。据宋庆所撰《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文》记载,仅“毅军死于大平山者四百二十四人” [34]。 

    在大平山争夺战中,日军以血的代价攻占了大、小平山及其附近村落,解除了清军对盖平到海城通道的威胁,清军在营口外围防御体系被打破了,从而日军取得了向辽河下游的营口、牛庄等地进犯的主动权。清军虽然战败,但官兵多战斗得英勇顽强,不怕艰苦不怕死,许多爱国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精神可歌可泣。 

    宋庆是辽南清军的总指挥,昼夜“驰驱冰雪间”,督军狙击,坐骑中炮,坠马“倾跌伤腰”,[35]仍继续督队力战。  

总兵马玉昆一直在前线率部组织反击,“战马三易,均被炮毙”,继续督战。在战斗中,“马玉昆被困核心,率其亲兵闯出重围,因见我兵尚在围内,重复杀入,冲开一路,护之而出,其亲兵百人两次冲杀,仅剩二十余人。”[36] 

跟随马玉昆在七里沟同日军作战的管带后军左营守备赵云奇中炮阵亡,“该员在平壤攻夺倭卡,勇冠各军,曾领重赏,黎麦山之战,亦极奋勇” [37]。大平山战后,日军各部迅速分扎各处。其主力的第一师团,由山地元治率领西宽二郎的第二旅团和骑兵独立大队进入大石桥,第一旅团各部扎于大平山附近,其中旅团长乃木希典的旅团本部设在孙家岗子,第一联队长隐歧重节大佐所部第一、第二两个大队及联队本部在聂家堡子,第三大队在今村少佐率领下据守大平山。 

太平山争夺战结束后,清军退守老爷庙、姜家房和东白庙子、西白庙子一线。宋庆计划再次规复大平山。2月26日(旧历二月初二日)宋致清廷电报中自责“调度乖方,请交部严议”,接着表示一面调治腰伤,一面 “指挥各统将,速为整顿,以待再举” [38]。27日,清军“约一千二百人、炮四门向老爷庙方向前进。”[39] 

3月4日,日军进犯牛庄之日,宋庆亲率步骑约2 000人前往大平山西侧的西七里沟,目的是夺回大平山。当时日军在大平山的兵力只有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由大队长今村督率向清军进攻,双方再次展开炮战,“炮声隆隆,震天动地”。日军第一旅团第一联队长隐歧重节迅速率领所属第一、第二两大队自聂家堡子奔赴小平山,以牵制宋庆所部。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也匆忙率部增援大平山的日军。宋庆发现日军增加,采取了撤出战斗办法,从西七里沟经老爷庙,向老边方向撤退。至此,宋庆意欲收复大平山的计划破产[40]。 

大平山争夺战,清军将领有进攻计划,宋庆、马玉昆、赵云奇等皆坚持在前线指挥征战,士兵也很勇敢,但是最大的问题一是不善于使用预备队;二是军队调动速度缓慢,可谓要求不严。宋庆进攻大平山日军,是在魏光焘等各军未到齐的情况下,即“先行会师,剋期大举”,另外,吴大澂所派炮队4营,“虽到营口,因催进太急,应用各件均未到齐”,只得“留防营口”,未赶到前线参战[41]。虽然清军没有实现规复海城和大平山的战略目标,官兵们敢于进攻日军,步、骑、炮协同作战,予日军很大杀伤,起到拖延日军进犯辽河下游时间的作用。而日军作战计划严密,且根据军情变化,不断改变军事部署,各旅团统一在第一师团统一指挥下作战,配合密切。日军装备精良,“炮轻快”,作战采取先炮击,再“抢占山险”,[42]两军接近时,即展开白刃战。最后日军达到了解除清军对盖平与海城间通道的威胁和营口外围防御体系起了一定作用,为发动辽河下游之战扫除了障碍。 

与杨惠萍合撰。



[1] [日]川崎紫山:《日清陆战史》,卷9,东京阳春堂1896年版,第453页。 

[2]参见孙福海:《大平山争夺战》,《中日甲午陆战辽海战事记》,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1997年版,第214页。 

[3]日]川崎紫山:《日清陆战史》,卷9,东京阳春堂1896年版,第224页。 

[3]《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大平山激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96~400页。 

[4]《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大平山激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96~397页。 

[5]《宋帮办吴帮办来电》(1895年2月21日),电报档,《中日战争》丛刊,第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63页。 

[6]《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大平山激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96~400页。 

[7]《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大平山激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96~400页。 

[8] [日]小田切政纯:《日记·日清战争实记选译·关于大平山激战的补充报道》,《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第401~415页。 

[9]《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大平山激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98~399页。 

[10] [日]小田切政纯:《日记·日清战争实记选译·关于大平山激战的补充报道》,《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第401~415页 

[11] [日]小田切政纯:《日记·日清战争实记选译·关于大平山激战的补充报道》,《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第401~415页 

[12]《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大平山激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99页。 

[13]《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大平山激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96~400页。 

[14]《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大平山激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96~400页。 

[15]《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大平山激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96~400页。 

[16] [日]小田切政纯:《日记·日清战争实记选译·关于大平山激战的补充报道》,《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第401~415页。 

[17]《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选译),《中日战争》丛刊,第1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77页。 

[18] [日]小田切政纯:《日记·日清战争实记选译·关于大平山激战的补充报道》,《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第401~415页。 

[19]《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大平山激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96~400页。 

[20]《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大平山激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96~400页。 

[21]《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大平山激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96~400页。 

[22]《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大平山激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96~400页。 

[23]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中日战争》丛刊,第1册,第44页。 

[24][日]小田切政纯:《日记·日清战争实记选译·关于大平山激战的补充报道》,《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第401~415页 

[25]《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来电》(1895年2月26日),《中日战争》丛刊,第3册,第474~475页。 

[26] [日]小田切政纯:《日记·日清战争实记选译·关于大平山激战的补充报道》,《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第401~415页。 

[27] [日]小田切政纯:《日记·日清战争实记选译·关于大平山激战的补充报道》,《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第401~415页。 

[28][日]小田切政纯:《日记·日清战争实记选译·关于大平山激战的补充报道》,《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第401~415页。 

[29]《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选译),《中日战争》丛刊,第1册,第278页。 

[30]《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大平山激战》,《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96~400页。 

[31] [日]小田切政纯:《日记·日清战争实记选译·关于大平山激战的补充报道》,《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第401~415页。 

[32]日军伤亡人数,据探报称:“倭雇人抬尸计共七百余名,受重伤者五六百名”。见《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帮办军务湖南巡抚吴大澂来电》(1895年2月28日),《中日战争》丛刊,第3册,第478页。 

[33][日]小田切政纯:《日记·日清战争实记选译·关于大平山激战的补充报道》,《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第401~415页。 

[34]《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文》,藏于锦州博物馆。宋庆吴大澂致清廷电报中说:“我军弁勇阵亡者二百余人,受伤一百余人”。见《中日战争》丛刊,第3册,第478页。宋庆另一电报称:清军“勇丁伤亡约四、五百人,炮弁、教习亦伤亡甚多。”见《中日战争》丛刊,第3册,第474页。 

[35]《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来电》(1895年2月26日),《中日战争》丛刊,第3册,第474页。 

[36]《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来电》(1895年2月26日),《中日战争》丛刊,第3册,第474页。 

[37] 《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来电》(1895年2月26日),《中日战争》丛刊,第3册,第479页。 

[38] 《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帮办军务湖南巡抚吴大澂来电》,《中日战争》丛刊,第3册,第475页。 

[39] [日]小田切政纯:《日记·日清战争实记选译·关于大平山激战的补充报道》,《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8册,第401~415页。 

[40]参见孙福海:《大平山争夺战》,《中日甲午陆战辽海战事记》,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1997年版,第214页。 

[41] 《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帮办军务湖南巡抚吴大澂来电》,《中日战争》丛刊,第3册,第475页。 

[42] 《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帮办军务湖南巡抚吴大澂来电》,《中日战争》丛刊,第3册,第478页。 

资料来源:关捷:《东北亚历史文化研究》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