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略论陈玉成三打鄂东与胡林翼的碉卡战术
略论陈玉成三打鄂东与胡林翼的碉卡战术

 

  1856年秋,太平天国内讧后,人心离散,士气不振,湖北巡抚胡林翼指挥湘、楚军乘机猛攻武昌。武昌太平天国佐将韦俊心怀携贰,于1219日擅自放弃武昌。胡林翼攻陷武昌后,命令署湖北提督杨载福(后改名杨岳斌)、道员李续宾分别统率湘军水、陆师,顺江东下。18571月中旬,湘军水、陆师猛攻九江。九江太平天国佐将贞天候林启荣毫不畏惧,婴城固守,虽一再重创敌军,但九江从此被围。

  当杨载福、李续宾率师东下进犯九江时,胡林翼另以江宁将军都兴阿督率副都统多隆阿、参将鲍超等部沿长江北岸东犯,185612月下旬,连陷黄州、蕲州、蕲水。18571月上旬,续陷湖北、安徽交界地区的黄梅,陈兵鄂、皖边界,矛头指向安徽。胡林翼认为皖、鄂“交壤,条条是路,防不胜防”,“守于省内,莫如谋皖,战于境外。”“不谋皖,固难以保楚,不保楚,又奚以谋皖?(胡林翼:《致都直夫将军论攻皖城》;阎敬铭编:《胡文忠公遗集·书牍》,卷四,第811页。同治五年版。胡林翼:《复李香雪》;郑敦谨编:《胡文忠公遗集·抚鄂书牍》,卷六十二,第3页。戊子版。(以下引用上两书籍,简称阎编或郑编、胡遗集。))18574月上旬,胡林翼在保鄂图皖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命令都兴阿督率所部进犯安徽宿松。这时,九江重围不解,战事日趋紧张。

  太平天国内讧后,朝政紊乱。18576月,翼王石达开被迫逃出天京,经安徽无为前往安庆,决心分裂出走,置皖、鄂交界地区严重军事形势于不顾。太平天国青年将领成天豫陈玉成不愧为中流砥柱,独力担当抗击胡林翼“图皖保鄂”的军事攻势,救援九江,固守安徽。兵家认为,欲守九江“非并守北岸不可”(胡林翼:《咨江楚各督抚》,郑编:《胡文忠公遗集·抚鄂书牍》,卷八十六,第1页。)。因此,他采取了“攻鄂救浔保皖”战略方针,与胡林翼的战略方针针锋相对。于是出现了陈玉成三打鄂东战役和胡林翼碉卡战术(有书上写成鵰卡或雕卡,按鵰雕相通。惟在胡林翼的奏疏、书牍与批牍中,大多写作碉卡,故本标题写作碉卡战术。)

  

陈玉成三打鄂东

 

  一打鄂东。1857年春,鄂皖边界的军事形势是:胡林翼将都兴阿、多隆阿、鲍超等重兵集结于黄梅,建立了黄梅大营,湘、楚军的矛头已经伸入安徽宿松县境;陈玉成则分兵固守安庆的前沿阵地太湖、潜山。陈玉成认为,湘、楚军随时可能全面扑犯太湖、潜山,为进犯安庆开辟通道。与其坐等敌军来攻,不如先发制人,进攻湖北,以达到“攻鄂救浔保皖”的目的。于是于427日,陈玉成避开黄梅大营敌方主力,绕道袭取皖西山区的英山(今属湖北)。51日,陈玉成大军兵分五路,由山曲小径闯进湖北,绕至黄梅之后,猛攻广济、蕲州、蕲水、罗田等州县,威逼黄州,震动武汉。胡林翼迫于陈玉成出奇制胜的军事攻势“不能不移缓就急”。但正如胡林翼所说:“路歧贼众,防不胜防,非厚集兵力,难以抵御。(胡林翼:《皖贼上犯官军援剿获胜疏》;郑编:《胡遗集·奏疏》,卷十七,第1页。光绪戊子普易堂版。)”而太平军则“东击西窜,攻我必救,使我疐后跋前。我军冒大暑苦战,贼使饥民当锋镝,我已日夜疲殆,马队屡冲锋刃,亦多伤毙,且诸军如九节度无统帅,禀命易失事机。(胡林翼:《奏陈皖贼倾巢上窜扰及蕲水疏》;郑编:《胡遗集·奏疏》卷十九,第45页。)”上面这些话,活现了陈玉成一打鄂东,把长江北岸的湘、楚军打得焦头烂额、损兵折将、狼狈不堪的形象。在军事上,陈玉成初步打破了胡林翼“保鄂图皖”的企图,达到了缓解九江重围的目的。

  二打鄂东。1857715日,胡林翼从武昌前往黄州视师,翌日至下巴河犒劳湘、楚军。他满以为陈玉成一打鄂东,酣战3月,又逢盛夏,势必停兵休整,不料陈玉成乘敌军疲罢休整之际,发动连续攻势,给胡林翼一个当头棒喝。陈玉成这次用兵的特点是:第一,利用地势,攻敌所短。这次进攻,太平军专门选择道路纷歧杂出的山间小道,利用敌方骑兵不能协同作战,步兵也不习惯于“山回岭复,歧中有歧”的山谷小路的弱点,把湘、楚军打得“日日拔营,日日出队,奔驰暑雨,力倦精疲,马匹亦日有倒毙。”第二,一打鄂东时,蕲州、罗田等州县的团练为敌作向导、耳目,甚至助敌作战,太平军颇受其累。所以,陈玉成二打鄂东时,在打击湘、楚军的同时,狠狠打击团练,致使敌“营垒尽失”,“诸营全溃”,黄州告危,武汉风鹤传警。第三,出奇制胜,乘胜追击。一打鄂东战役结束没几天,陈即出敌意表猛攻黄梅以南的翟港,矛头直指小池口外围敌军,打得都兴阿一筹莫展,只得咨请李续宾助战。8月中旬李续宾立即从九江围军中抽调三四千名渡江应援。战至9月中旬,陈玉成忽从鄂东撤兵,回师安庆。

  三打鄂东。陈玉成两次打鄂东,胡林翼深感疲于奔命,“备一路,虚一路”,防不胜防?怎么办?胡林翼决定采用碉卡战术,以限制陈玉成的马足。他命令部将及各府州县协助湘、楚军在湖北蕲州的张家塝、罗田、麻城、安徽的潜山、太湖、宿松、天堂、霍山、英山等州县在万山丛中的皖、鄂要道,利用山势,凭险建筑山墙(胡林翼称作城墙)、碉堡,平时由团练守御,以弥补兵力之不足,临战则军队与团练齐上。陈玉成无所畏惧,为了“攻鄂救浔保皖”,185712月发动三打鄂东,直至18585月,先后击伤鲍超,阵毙都司谢国俊、千总熊世定。后因李续宾攻陷九江,陈玉成才被迫收缩攻势。

  陈玉成三次攻打鄂东,战绩辉煌,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影响巨大:第一,陈玉成大军出敌意表,先发制人,攻人鄂东,攻敌必救,威迫武汉,打得湘、楚军丢盔弃甲,穷于应付,保守鄂东犹且不暇,遑论“图皖”?所以,在陈玉成一打鄂东后,多隆阿等部迅即从宿松退守黄梅,在18574月到7月的期间始终未能跨入安徽一步。在整个三打鄂东的期间,总的说来,瓦解了胡林翼“保鄂图皖”的攻势。后来,胡林翼也承认:“鄂军谋皖已历二年,而未能得势。”第二,陈玉成一打鄂东之前,鲍超指挥所部霆军,在湘军水师的配合下,屡次猛扑小池口,其目的在于攻陷小池口,削除九江的羽翼,孤立九江。在陈玉成一打、二打鄂东的期间,湘、楚军被陈玉成牵着鼻子走,多隆阿、鲍超、唐训方等部湘、楚军多次受到重创,无力攻击小池口。陈玉成三次攻打鄂东,沉重地打击了敌军,严重地削弱了湘、楚军。第三,陈玉成三打鄂东,攻势凌厉,长江北岸多隆阿、鲍超等部挡不住陈玉成的攻势,所以李续宾一再从九江围城湘军中抽兵前来增援,相对减轻了九江太平军的压力。三打鄂东,显然推迟了九江陷落的日程。陈玉成三打鄂东,在太平天后期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应该对此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胡林翼的碉卡战术

 

  陈玉成从安徽潜山、太湖一带出发,屡次跨越丛山峻岭,乘间抵隙,闯入鄂东,使鄂东的湘、楚军防不胜防。如胡林翼所说:从豫鄂皖三省交界地段起,南迄黄梅、小池口一带,袤斜千里;从安徽霍山、六安以迄江边,群山绵延500余里。豫鄂皖交界地区,高山起伏,连绵不断,太平军处处可从山间蹊径打入湖北。为了对抗陈的进攻,胡林翼制订了碉卡战术。

  早在1856年冬,胡林翼命令营务处及兴国州知州说:兴国西连九江、瑞昌两府,本省则与崇阳、通山毗连,“外滨大江,内多崇山,自古为用武者所必争。今江西逆匪未靖,伏莽尚多,亟宜择要设防,以固边鄙,而壮声援。”该守宜于“险要设碉建堡,派民夫团练防守。”惟于碉堡式样、大小等无具体记载。随着事战争形势的发展,胡林翼把碉堡改为碉楼。

  1857年上半年,麻城县禀在辖境山地修建碉楼。胡林翼批复说:麻城县在山地设险守御,深合用兵之道。惟单碉总嫌单薄,一二处工成,“再相地补足三、五、七、十碉,则防范乃密。又近日以纸为碉式,其下层须实地三尺,三尺以上,乃开门,门须小梯而上。其由下而上之第二层约九尺,其由下而上之第三层亦约九尺,其第四层在顶上,须周安女墙。一切须详悉审思,设身处地乃妙。(胡林翼:《麻城县禀复修建碉楼批》,阎编:《胡林翼遗集·批札》卷八十四,第9页。)

  1.由碉堡战术发展为碉卡战术

  胡在实战中发现,单凭碉楼,不足以限制太平军的活动,遂发展为碉卡战术。1857年秋,唐训方率军防守蕲州以东150里的张家塝时,奉胡林翼檄,“凡界英山、太湖、宿松等邑诸险隘,亲按其地,详审形势,设卡八、编镇、定、绥、安、和、亲、康、乐诸名,均以长字冠之,其总关则设于张家塝,以将山居其前,颜日将军第一关,余建鵰四,炮垒五,炮台七,固藩篱也。”18584月,碉卡修竣,“图说存之”(唐训方:“蕲东设险”,《从征图记》。)。兹将“蕲东设险”总图附此(唐训方:“蕲东设险”,《从征图记》。)

  从上图得到的印象是:第一,如图<&938059100mm142mm&>,将军第一关设在蕲州东150里的张家塝。从安徽进攻蕲州,张家塝是必经之地,是两军必争的战略要地。在张家塝周围方园百里左右范围内,设立了长镇卡、长定卡、长绥卡、长安卡、长和卡、长亲卡、长康卡、长乐卡。将军第一关在诸卡中央,建筑规模最大、城墙最长最厚(胡林翼把两山之间筑起的山墙,称作城墙,因墙上有女墙,其建筑式悉同城墙。),碉堡分布亦密。第二,城墙与碉楼相结合。碉楼是火力点,是瞭望台。到1860年时,城墙前分布的碉楼大为增加,三座、五座或十座不等。碉楼分布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或如之玄曲折”。胡林翼说:“务使我力足以击贼,贼势不能及我。东碉与西碉、彼碉与此碉犄角萦拂,贼岂能从碉中穿过,甘受枪炮子哉!(胡林翼:《霍山县禀办各处碉卡批》,郑编:《胡遗集·批札》,卷八十六,第9页。)”他批复孝感县禀办碉卡时说:“阅禀并图,共计炮台8座,碉楼5座,卡房1座,城墙10余丈。每处平时以10人守御、巡查,临警以30人添备防守。平时每日养乡兵150人,临警养乡兵450人。(胡林翼:《委员禀办孝感县碉卡批》,郑编:《胡遗集·批札》,卷八十六,第8页。)”从碉卡的坚固险要,以及守御人数之少,可见碉卡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概。第三,碉卡基本上分布在英山、宿松、太湖与蕲州之间。长镇卡在打虎厂,卡内至张家塝55里,卡外至安徽英山县40里。长定卡在枫树坳,卡内至张家塝63里,卡外至英山县城30里。长绥卡在牛头冲,卡内至张家塝60里,卡外至太湖县城120里。长安卡在陈德园,卡内至张家塝30里,卡外至太湖县城105里。长和卡在小隘岭,卡内至张家塝27里,卡外至宿松县城113里。长亲卡在宋家岭,卡内至张家塝60,卡外至宿松县城98里。长康卡在棠梨岭,卡内至张家塝65里,卡外至宿松县城90里。长乐卡在唐家山,卡内至张家塝55里,卡外至黄梅县城50里。长镇卡在打虎厂,至长定卡20里。长定卡至长绥卡17里。长绥卡至长安卡35里。长绥卡至长安卡35里。长安卡至长和卡47里。长和卡至长亲卡10里。长亲卡至长康卡20里。长康卡至长乐卡25里。

  各卡城墙最长的140丈。最短的10余丈。城墙最高的2丈开外,低的亦1丈有余。城墙厚度有的3尺,最厚的1丈有余。城墙顶部有女墙,城墙上有炮孔、抬枪孔,有的炮孔多达20多个,另有大炮孔1个或3个。兹将枫树坳的长定卡图附在下面<&938060125mm140mm&>(唐训方:《从征图记》。),以见碉卡扼险而守与碉卡的建筑式样。

  将军第一关驻扎军队防守,其余各卡平时由地方团练防守、巡查,临战团练凭险扼守,各卡互相支援,必要时调兵增援。胡林翼曾致书罗田知县说:“碉卡之设,所以节省兵力,予地方官民以据险慎守之方。有守土而无守人,虽天堑不能恃其险,有守人而无守具,虽贲育无所施其长。”并告诫州县:“境内一碉一卡,仍不容稍有疏虞,救援不力,责在将士;巡防不确,探报不实,责在官民,惟足下为未雨之绸缪,赶紧制备军装火器,与民守之,平时10人,临警30人,取用有备,恃以无恐。(胡林翼:《致罗田县潘尧臣》,郑编:《胡文忠公遗集·抚鄂书牍》,卷七十八,7页。)”就《胡文忠文遗集》中关于陈玉成三打鄂东期间与湘、楚军及地方团练激战情况看,将军第一关所在地的张家塝、长定卡所在地的枫树坳、长镇卡所在地的打虎厂、长绥卡所在地的牛头冲、长安卡所在地的陈德园、长乐卡所在地的唐家山,都是四战之地。毋庸讳言,胡林翼的碉卡战术,的确起到了节省兵力、阻滞陈玉成军事行动的作用的。

  2.关于碉卡的经费来源与守御条例

  据唐训方说:“自长镇卡至长乐卡,卡内横过共一百七十四里。善斗者必搤其亢,善守者必扼其要,碉卡之所由作也。18584月,蕲东碉卡建成。有人认为:“有其举之,莫敢废也,非不废之难,所以保不废之为难。”故唐训方集张家塝附近各乡地主集议。唐训方说:“碉卡建筑经费,出自军需,惟碉卡系保卫地方,常年修理经费应由地方负责。遂由各个乡田主捐田,每岁课租1100余石,由地方士绅管理并立有管理条例4条:一曰杜隐占。严防盗典、盗卖。一曰专责成。“一切事宜毋庸假手胥吏”,由本地绅耆经营管理。一曰战髋病!翱д誓坑痍裙崴悖苋顺鼍卟⑽蘅髋哺式*,禀报本州查核。”一曰防霉变。租谷正常开支有余,入仓储存,须防霉变。同时立有守御条例6条:一曰禁擅离。“碉卡所藏半火器,慎重守之。”严防闲杂人等进入碉卡楼、卡房。一曰杜冒替。“防守兵勇本择妥人”,严防“私行顶替”。一曰严盘诘。严密盘问过往行人,防止“奸细”。一曰勤哨探。早晚“须分路梭巡,确探至二三十里之外,违者切责。”一曰助声援。各卡应互相援应。一曰诫诈谋。严禁讹报敌情,“凭空造谣”,违者重惩不贷。

  胡林翼不仅重视修建碉卡、维修碉卡,并且密切注意碉卡平时的守御情况。18591月下旬,他亲自到蕲水查看碉卡守御情况后,指示蕲州、蕲水、黄冈等州县牧令说:去年冬天,我到蕲水“查勘,各碉中虽有灶座,并无烟灰,无食具,无柴薪木屑,其平日无人驻守可知。至守御之具,抬枪已领于粮台,而灰包、石块、火药包及一切器物缺乏不讲,蕲水如此,蕲州可知”;又如黄冈黎令于马鞍山碉卡,不派人驻守,“其经费中所捐田亩,碉关内派守丁役,至今并未议立章程,造具亩册,开报花名,派分段落,责成驻守,通详立案,该州县等必使岩邑之险,假手于贼而后快也。……其速将各碉关如何议立守法,历久无暇之处,缕晰飞禀核夺。(胡林翼:《札蕲州、蕲水、黄冈牧令》,阎编:《胡遗集·批牍》,卷十,第45页。)1859年鄂东无战事,相对平静,而胡林翼犹查勘碉卡,可见在战争中,胡林翼之辈并非纸糊的灯笼。

  31858年后的碉卡建筑以及碉卡在战争中的作用

  就《胡林翼遗集》中有关奏疏、书牍、批札以及唐训方的《从征图记》等书考察,鄂、豫、皖交界地段为安徽的潜山、天堂、太湖、宿松、英山、六安、霍山等县,湖北省的黄梅、蕲州、蕲水、黄冈、罗田、麻城、孝感、德安、随州、襄阳等府州县的险山要隘,无不构筑碉卡。如胡林翼指出:罗田县地处皖、鄂边界,罗田有失,则蕲春、蕲水全面吃紧,罗田实为战略要地。但罗田无城池可守,而以五斗坳与松子关为门户,该地应严设碉卡(胡林翼:《致司道论守边》;阎编:《胡遗集·书牍》,卷六,第27页。)。唐训方在《从征图记》中说:罗田有8关,即凤凰关,铜锣关、石门关、青苔关、松子关、瓮门关、平湖关与栗子关,八关之中,松子关尤为重要,其附近20里之长岭关,亦属险要。霍山县地处皖、鄂交界的要冲,故在乐儿岭、三石岭、黑石渡等险关要路,均构筑坚强的碉卡,并派重兵驻守。

  胡林翼命在鄂、豫、皖交界地段各府州县,择险构筑碉卡,的确起到了妨碍、阻滞太平军行动与以少胜多的作用。如:18613月,陈玉成大军从霍山打向湖北时,楚军副将余际昌领兵2千余名驻守乐儿岭,陈玉成命令太平军猛攻乐儿岭,余际昌以碉卡为依托,顽抗4昼夜后始被击溃,太平军方能闯入湖北。当陈玉成闯进湖北时,捻军首领龚得树指挥捻军5万左右,“左从平顶山、右从五斗坳层层抄入关内”(指罗军田松子关——引者),遭到成大吉所部2000余名楚军的阻击,龚得树不幸牺牲,以致全军溃散,冲进湖北的仅有三四千名,严重消弱了陈玉成用兵安徽的兵力,影响到安庆保卫战的胜负(胡林翼:《奏陈发捻大股犯楚请分别将弁功罪疏》;郑编:《胡遗集·奏疏》,卷四十四,第2页。)。胡林翼的碉卡战术,显然起到了他所预期的作用。

  

探讨陈玉成三打鄂东与胡林翼的碉卡战术后的印象

 

  通过对陈玉成三打鄂东与胡林翼的碉卡战术的探讨,得出如下印象:

  陈玉成三打鄂东,推迟了九江陷落的时间,也推迟了湘、楚军全面入侵安徽的时间。在三打鄂东的战役中,陈玉成扩充了自己的队伍,锻炼了自己的部队,为三河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探讨胡林翼的碉卡战术,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安庆保卫战中陈玉成用兵的艰难困苦。曾国藩说: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安庆决不撤围,“普天下处处皆系贼上风,独安庆一城系贼占下风”,岂可轻易撤退(曾国藩:《致沅弟》,《曾全集·家书一》,第585页。)。陈玉成从湖北黄州进入安庆外围,必须经过蕲州、黄梅、宿松、太湖,沿途碉卡林立,起到了阻滞陈玉成太平军军事行动、消耗陈玉成大军兵员的作用。这也是曾国藩预料陈玉成在安庆保卫战中“占下风”的因素之一。

  从军事角度考察,打防御战时,在山区实施碉卡战术,凭险扼守,占尽地理优势,是制胜之道。论者以为碉卡战术仅适用于火器尚未发达的19世纪60年代,不适用于火器发达的现代军事斗争。须知在现代战争中,在丛山峻岭中,尽是羊肠曲径,大炮难以搬运,即使运用轻便的步兵炮或空军等,在道路狭窄弯曲,苍山如壁的地形地势中,也难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且步兵进入山区,沿途遭受袭击,后路不稳,敌军断难取胜。再说敌军即使攻占某一碉卡,不能尽占所有碉卡,何况占一碉卡,死伤累累!从防御的一方来说,已经初步达到了消耗敌方兵员、阻滞敌方军事行动的作用。所以,读到碉卡战术的史籍,至今犹觉新鲜生动。

  拙稿错误在所难免,大家指正。但愿拙稿对陈玉成三打鄂东与胡林翼的碉卡战术,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资料来源:《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