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时期,各地都出现了很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头子,军阀有强有弱,都是为了想争取一下当皇帝瘾。在这其中,曾自称是梁帝的梁帝师道在陕北地区割据了长达12年之久,是最后一个被唐朝所消灭的割据政权,可以说是隋末唐初最顽强,最难对付的军阀了。那么,梁师道究竟有什么“诀窍”,竟然顽抗唐朝多年?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1、反隋称帝
梁师都,本名梁玄莫,字师都,是夏州朔方郡(今陕西省横山县西、靖边县东北)一带的豪强,由于父亲梁定早逝,所以自幼被叔父梁毗养大。梁毗是隋朝名臣,因刚正廉洁深受隋文帝、隋炀帝父子的尊重,官至刑部尚书、摄御史大夫事。因为叔父在朝中做大官的缘故,梁师都长大后受到朝廷的任用,做过正五品的鹰扬府郎将,负责统领朔方郡的府兵。
梁师都在鹰扬府郎将的任上很是尽心负责,但朝廷却怀疑他拥兵自重,因而一道命令将他免职。梁师都被罢官后心生怨恨,于是在家乡广泛交结不法之徒,准备起兵造反。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初一,眼见着隋朝灭亡已成定局的梁师都正式举兵,袭杀郡丞唐世宗后占领朔方郡。随后,梁师都自称大丞相,并与东突厥相互勾结,屡屡合兵攻略周边的郡县。
当年三月,梁师都大败隋朝将领张世隆,并乘胜攻占雕阴、弘化、延安等郡,地盘和实力大增。在这种情况下,梁师都乘机僣号称帝,并定国号为梁。梁师都称帝后,突厥始毕可汗将狼头大旗送给他做贺礼,并赠以“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的称号。为了回报东突厥的“厚恩”,梁师都便引导突厥兵马占据河南之地,随后又攻拔盐川郡。
说句题外话。在隋末唐初的战乱中,东突厥积极参与中原事务当中,先后扶植刘武周(定杨可汗)、郭子和(平杨可汗)、梁师都、杨政道(隋王)、刘黑闼(汉东王)等傀儡政权,意在长期维持中原的分裂混战格局,以此来保障东突厥的生存、壮大。不过,唐朝建立后没多久,这些傀儡政权先后被消灭,就连东突厥本身最终也在唐军的猛烈打击下灭亡。
2、梁唐交兵
梁师都僭号称帝后,并不满足于占有朔方一隅之地,扩展更大的生存空间乃至争霸天下,同样是他的远大志向。不过,就在梁师都称帝后不久,李渊便篡隋称帝,而除了北方的东突厥外,其他三面的州郡都先后投降唐朝。如此一来,梁师都要想扩张版图,必须要从唐朝身上“割肉”,这岂是容易的事情?
从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开始,梁师都频频进攻灵州,试图打通向西攻略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但每每都被唐朝大将蔺兴粲、段德操等人击败。梁师都无计可施,只能向宗主国求援,并以唐朝统一天下不利于突厥生存、发展为由,劝说处罗可汗兴兵南侵。为了展示诚意,梁师都向东突厥使者拍着胸脯保证,只要处罗可汗发兵南下,他愿意亲自做向导。
处罗可汗认为梁师都的建议很有道理,因此很快便制定了5路南侵计划,即由处罗可汗亲自围攻太原,弟弟突利可汗联合奚、契丹、靺羯由幽州道进犯,将军泥步设与梁师都合兵进攻延州,大将莫贺咄设率兵侵入五原,夏王窦建德从滏口进兵会师于晋、绛两州。然而,处罗可汗正要兴兵之际,却突患重病而死,使得南侵计划中途流产。
没有等来东突厥强援的梁师都,开始遭到唐军的猛烈反击,形势愈发危急。武德六年(623年),梁师都的部将贺遂、索周率所部12州投降唐朝,段德操趁机率唐军进攻朔方城,并一举攻拔东城。梁师都为求保命,便亲自前往东突厥朝拜颉利可汗,并教唆他南下入寇。从此,突厥连年进犯唐朝,以致深入内地、兵临渭桥,使得唐军在被动防御的同时,无形中放松对梁师都的围攻。
3、国亡身死
唐太宗登基之初,海内群雄已经被消灭殆尽,唯有梁师都仍在负隅顽抗,而他之所以不投降唐朝,无非是因为强大的东突厥在背后撑腰。不过,随着东突厥自身陷入内乱之中,已经无法再提供强有力的支援,使得梁师都面临的形势愈发危急。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主动伸出“橄榄枝”,要求梁师都认清形势、早日归顺,并许以高官显爵。然而,梁师都冥顽不灵,始终拒绝唐太宗的劝降。
正所谓“敬酒不吃吃罚酒”,唐太宗见梁师都执迷不悟,便命令夏州长史刘旻、司马刘兰成谋划消灭梁国的事宜。刘旻、刘兰成镇守边关多年,深知梁国的政情、民情,因此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在使用反间计离间梁师都君臣的同时,还派出轻骑蹂躏梁国境内的庄稼,以致朔方城中粮储空虚,士兵、百姓很难吃上一顿饱饭。
计划实施1年多后,梁国境内的政情、民情大变,不仅将领、官员或明或暗投降唐朝者甚众,就连士兵、百姓也对伪帝梁师都怨恨不已。正因如此,刘旻、刘兰成在贞观二年(628年)上书朝廷,请求即刻出兵征讨梁师都。唐太宗批准二刘的奏章,派大将柴绍、薛万均合力进讨,并命令刘旻率精兵固守朔方东城。
梁师都得知唐军进攻的消息后,火速派人到东突厥搬请救兵,但颉利可汗率领的援兵却在途中被柴绍击溃,根本无法抵达朔方城下。失去东突厥援兵的梁国,灭亡已不可避免,但此时的梁师都却依然期盼着奇迹发生。然而,奇迹最终并未降临,梁师都等来的,是堂弟梁洛仁的致命一刀,时在当年四月。梁洛仁斩杀梁师都后,率众献城投降,立国12年的梁国灭亡,而唐朝至此完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