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张煌言是不是西湖三杰
张煌言是不是西湖三杰

张煌言是西湖三杰之一,他被认为是南明最杰出的一位政治家。1645年,张煌言率领义军和清军作战,此后又联系郑成功会师天台,一同反清。当时张煌言只不过25岁,却要背负起如此重大的责任,十分令人感到敬佩。可能大多数朋友并不了解张煌言这个人物,他的一生质朴悲壮,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下面准备简单介绍下张煌言的生平经历,想了解的朋友欢迎来看看。

1、南明儒将

1620年,张煌言出生在浙江宁波府鄞县的一个官僚家庭,父亲官至刑部员外郎。年少时期张煌言便胸怀大志,为人慷慨,且喜爱讨论兵法。崇祯九年时参加县试,连中三靶,成绩非常好。

崇祯十五年考中举人,而当时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已经遍布全国。所以明王朝便有意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所以张煌言不仅得参加文举,还要考一些武备科目。由此他具备了一定的军事能力,这能力,将伴随着他反清复明的后半生。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嘉定、杭州。

在宁波的张煌言目睹了无数官员仓皇出逃,毅然站出来,投笔从戎。跟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一起起兵抗清,拥立鲁王朱以海,后随着朱以海入据舟山。第二年的五月,清军势如破竹,接连攻破钱塘江、绍兴、义务、金华等城市。明宗室乐安郡王、楚亲王、晋平郡王在金华殉国,鲁王准备转移去舟山,张煌言便赶回老家。

2、南下抗敌

他是回去跟家人诀别的,因为张煌言知道,这一去要么打回来、要么殉国。从那个时候开始,青年的张煌言就已经打定主意,绝不会苟且偷生。无奈舟山却不愿意接纳他们,舟山总兵是隆武帝所封的黄斌卿,只好转去福建长垣。不久后,鲁王去厦门,留下张煌言和张名振。张名振要在舟山看有没有转机,张煌言被鲁王授予右佥都御史官职,负责招募义军。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注定了他们的败局,东南沿海出现两个并立的小朝廷,决定了抗清力量无法统一、合作。反而还会形成互相牵制、抵消的局面,倘若只有一个,那这股力量必然要强大得很多。其中也不乏有能人,虽不一定能反攻回去,但抵抗的时间想必也会更长。可惜的是没有,张煌言就这样,开始了他与清王朝的对抗。主要分成三部分,一个是三入长江,顺治四年(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是第一次。

张煌言带着战舰抵达崇明,一度登陆,却不幸遇上了飙风。全军覆没后他被俘虏,后来又逃了出来,这也是他第一次指挥作战。顺治五年,带人恢复宁波失败后转向上虞平冈固守,一度联合其他义军对清军发动进攻。那个时候的他,是浙东人民抗清的一面旗帜,颇有成效。顺治八年,张煌言与张名振再次进攻崇明,成功拿下。

然而清军趁舟山兵力空虚,转头进攻舟山,两人急忙回撤。只来得及救下鲁王,郑成功虽然向南明称臣,却还是收纳了鲁王。这两个坚定抗清信念的人,成为了好朋友,结下深厚友谊。后来顺治十五年,永历封张煌言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两个人便开始了一场抗清史上的壮烈史剧,而此前那些年,张煌言已经数次征战失败。

3、一生忠烈

多年的战败没有打消他抗清的决心,其信念之坚定,不比文天祥低。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1659年)五月,郑成功带水陆大军17万,抵达舟山与张煌言的六千人会合。这支军队从崇明进入长江,开始向清军发动进攻,一路克复。拿下江浦、皖南的太平、宁国、池州、徽州、无为、和州及苏南的高淳、溧阳、溧水等城池,共计四府、三州、二十四县。

湘赣鲁豫都为之震动了,无数人前来投奔他,这也是张煌言抗清事业的顶点。原先几年的战争清廷并不慌,这次是真慌了,急忙调大军镇压。顺治甚至在考虑是否要御驾亲征,遗憾的是郑成功在南京败了,大好局面便功败垂成。其实郑成功如果当时迅速一些,趁着南京守军不备,是能拿下的。

然而他不懂兵贵神速的道理,郑成功一败,张煌言便成了孤军。好在有百姓庇护他,将他藏在家中,这才躲过一死。郑成功收复台湾之际,清军南下,南明永历覆灭。此时郑成功的心思全在台湾,到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张煌言明白复明无望了。在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随后自己隐居起来,不久被清军逮捕。

大明最后一条硬汉,在走向行程时十分坦然,既然不能复明那与死又有何异?只是叹息着说: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死的那一年张煌言四十五岁,杨冠玉拒绝投降,与其一起赴死。随后万斯大等人为他们收了尸,将其葬在杭州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全了他的愿望。由此,张煌言成为与岳飞、于谦同葬在杭州的英雄,后人称西湖三杰。

或许明朝不是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也不是最辉煌的一个王朝,但明朝也有着自己特有的风骨和傲气。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