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②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成语出处】 《汉书·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成语典故】 刘歆的先祖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的异母兄弟,从小爱读书,尤其喜欢研究《诗经》。 刘歆的父亲刘向是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精研《春秋穀梁传》。 成帝河平年间,刘歆受诏,跟父亲一起主持整理、校勘宫中所藏的珍贵图籍。 刘歆在校书中发现古文《春秋左氏传》,认为它的价值超过已有的《春秋穀梁传》《春秋公羊传》。 刘向不同意儿子的见解,说:《穀梁传》重在名物训诂,以解后学不了解古代文物制度之疑;《公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