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献公年老时宠爱妃子骊姬。骊姬一心想立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做太子,但是献公已有申生、重耳、夷吾等8个儿子,其中申生早就立为太子。于是,骊姬便设计害死了申生,又诬陷夷吾、重耳与申生同谋,逼得两位公子逃亡国外。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染病不起,临终前把奚齐托付给大夫荀息。于是,15岁的奚齐做了晋国的国君。 另两位大夫里克和丕郑早就不满骊姬的所作所为,打算改立贤明的重耳为君,但荀息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