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忏心一首
 龚自珍 [清代]

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
心药心灵总心病,寓言决欲就灯烧。


鉴赏
  诗人由于观心而未能得到平静,于是他更欲以焚毁诗文作品来求得解脱,诗中既有无限的悔恨,也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强烈谴责。  佛家以为自然界的生灭,须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在坏劫中,世界发生大火,能使天地万物化为灰烬,即称为“劫火”,劫火可销毁一切,但诗人心中那种莫可名状的思想却如怒潮汹涌不能平息。尽管自己力图以佛家的观心寂灭之理去抑制它,但也无济于事。经邦济国的文章消耗了他白昼的生命,而种种奇异的思绪又乘着夜间涌上心来。它们来势汹涌,无法按捺,激励起自己仗剑报国的雄心壮志;一旦退去,犹留下缠绵不尽的余思,像是箫声的余音绕梁,有待诗歌去表现。 这六句其实只是写自己的心态,一种不能遏制的思想在他心中激荡,长久地折磨着他。无论什么医治心病的灵丹妙药,或是什么聪慧灵敏的智慧都无法使他解脱,造成了他心灵的疾病。“心药”二字本也出自佛典,《秘藏宝钥》中说:“九种心药,拂外尘而遮迷。”“心药”即指佛家的教法,意谓可以以此来医治种种心中的烦恼,这里也泛指诗人谋求心绪平静的疗救之方。而“心灵”则指诗人的慧心,《隋书·经籍志》上说:“诗者,所以导达心灵,歌咏情志者也。”故也借以指抒写心灵的诗文创作。  这些创作只是令诗人思绪万端,烦闷不已,因而他决心将此付之一炬。以“寓言”指自己的诗文,正因为这些文字中有着深刻的寓意,凝聚着自己的思想。 诗所以题为“忏心”,是因为诗人在此表示了深深的悔恨,然与其说他悔恨自己心潮的起伏不宁,毋宁说他愤恨这人世的不平与弊病。诗虽然写的仅是自我的心理状态,而其中自有强烈的愤懑与悲怆。如果我们也像作者那样追问:“何物千年怒若潮?”其答案自然可以追溯到诗人对现实的感愤上去。可知定盦从“观心”到“忏心”是一条充满着苦涩的思想之路,他意欲逃禅,而那灾难深重的社会现实令他频频回首,不能忘情于世,这些诗便是他矛盾心理的自我表露。

作者 (1792--1841)清思想家、文学家。一名鞏祚,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当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曾预见到英国可能侵犯,建议加强战备,不与妥协。治经学,为嘉、道间提倡“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哲学上持“性无善无不善”之说,反对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尊隐》、《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送饮差大臣林公序》、《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所著有《龚自珍全集》。

猜您喜欢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