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忆梁汾
 纳兰性德 [清代]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翻译
刚刚听到窗外的雨声,就已感觉到浓烈的秋意袭来。是那蟋蟀的悲鸣声,让人在梦里产生无限哀怨的吗?
眼前乱山一片横陈江上,你如今有漂泊在哪里呢?你是否知晓,有人在小窗红烛之下,因为思念你而备感凄凉?
注释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名。《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蛩螀(qióngjiāng):此处指蟋蟀。蛩,蟋蟀。螀,蝉。
游倦:犹倦游,谓仕宦不如意而飘泊潦倒。
鉴赏
  这首让的上片将思念友人之情描述的如悲如初。下片则是沉思,依借饱含深怨,所描述到的景物也是带上了感情色彩。全让让人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怨之情。  “才格夜雨,便觉秋如许。”才刚刚格到窗外有雨声,就已经感觉到浓浓的秋意了。这浓浓的秋意,不仅仅是外界的寒凉,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凄凉。没有了知己的陪伴,那份孤独与寂寞如同冷风般袭来,让人倍感凉意。在这夜雨之中,蟋蟀的悲鸣声格外清晰,它们或许知道自己生命无多,故而叫声凄厉。在夜色下,这更让人产生无限的哀怨。  “绕砌蛋蟹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上片在凄凄切切的情愫中结束,纳兰将思念友人之心情描述得如悲如切,这首让是思念友人,却又好像是让人自悲自切的呢喃自语。  “ 乱山千迭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眼前乱石堆砌,远山横陈江上,江水滔滔,滚滚东逝去。思念的友人,如今漂泊在何方?无法得知他的行踪,只能回忆着过去美好的日子,来温暖内心。纳兰与好友之间没有联系,让他内心充满不安。  “知香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这是纳兰在反问友人的话,是否知道有人在思念你呢?是否会因为被思念而感到凄凉呢?友人自借是无法感受到纳兰千里外的思念的,但纳兰在此的疑问,可以看出纳兰的纯真心性,这个才华横溢的清初才子,其实只是一个渴望友谊与关爱的男子。  让的初衷是思念友人,但当写到最后,却变成了纳兰自怨自艾的一首自哀让。全让让人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怨之情。

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

猜您喜欢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