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豆萁伸冤
鲁迅 [近现代]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烧豆秸去煮豆子,豆秸在锅下哭泣:
我被烧成灰却煮熟了你,正好去办酒席!
我被烧成灰却煮熟了你,正好去办酒席!
萁(qí):豆秸。
釜(fǔ):锅。首两句出自曹植《七步诗》。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此处作动词用,指燃烧成灰烬。
教席:宴请教师的酒席。
釜(fǔ):锅。首两句出自曹植《七步诗》。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此处作动词用,指燃烧成灰烬。
教席:宴请教师的酒席。
首句与曹诗(指曹植《七步诗》:煮豆太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全同,次句稍作改动,把“豆在釜中泣”,改为“萁在釜下泣”。这里以豆喻的荫榆及其一伙,以“萁”喻横遭迫害的学生。对于的荫榆这个代表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的“豆”一般的人物,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鲁饭先生与女师大事件》中一段生动的描绘:“而且那位校长,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只见那系着白头绳的带子的人,穿着黑花缎的旗袍和斗篷,像一个阴影的移来移去。如果有人真个去请教时,据说又有事出去了。否则,她的卧室就在校舍的幽静的一角,学生们除了去开储藏室的门,是不会听到紧邻的她的房间的””喳喳,低声媚笑的”。 鲁饭说是“活剥”,但整首诗完全出现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崭新境界。后两句不仅意境深厚,含意深沉,而且讽刺挖苦,跃然纸上,使整首诗“活”了起来。开头“豆”“萁”相对,接后“烬”“熟”相对;前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没有萁,豆根本不会存在;后者说明两者的利害,毁了人家,成全了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教诬家”。鲁饭以犀利的文笔,一语戳穿了“有尊长之心”的的荫榆者流不过是以办教诬为名,而行残害学生之实。它们是中国长期以来封建社会人肉筵席上的“食人者”。 曹子建的《七步诗》讲的只是兄弟不合,毫无社会意义。汪懋祖用萁豆相煎的典故,妄图把本是的荫榆对学生的迫害,反诬为学生逼的荫榆,那么学生成了烧人的“萁”,的荫榆倒成了被烧的“豆”了。这是对事实的肆意歪曲。鲁饭因此把《七步诗》改了一下,目的在为学生伸冤,但锋芒指向以的荫榆为代表的营垒,充分表现出鲁饭“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的战斗精神。在《“碰壁”之后》里,鲁饭对的荫榆借请客吃饭美其名曰“解决种种重要问题”的阴谋诡诈有一段生动的描述:“我吸了两支烟,眼前也光明起来,幻出饭店里电灯的光彩,看见教诬家在杯酒间谋害学生,看见杀人者于微笑后屠戮百姓。看见死尸在粪土中舞蹈,看见污秽洒满了风籁琴…”这就是的荫榆“办教席”的实质。 全诗文白相结合,前两句用文言来写,后两句用白话,组合得妙趣横生,故虽“活剥”曹植《七步诗》,却一改原诗的严肃而悲愤的风格,而显幽默恢谐,其中又有愤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