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汇文
李鸿章与朝鲜
李鸿章与朝鲜
 

李鸿章于同治九年出任直隶总督,并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实际主持中国外交,晚清的朝鲜政策,大都为李鸿章及其幕僚所 定。中朝唇齿相依,亲如一 ,李鸿章对朝鲜非常重视。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举国上下,以“大陆政策”为国策,千方百计要夺取朝鲜、 湾,进而侵略中国大陆;俄国则坚决贯彻其“亚细亚使命”,要在亚洲寻求不冻港;美国则强烈要求“开放”朝鲜市场;英国则与俄国针锋相对,处处设法阻止俄国侵占朝鲜。既弱又小的朝鲜,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如何生存?这个问题,既为朝鲜朝野所焦虑,也为宗王国中国所深忧! 

同治初年,日本要求与朝鲜建立排斥中国的“正常关 ”,被拒绝。日人愤恨,遂有“征韩论”出现。同治十三年,日本侵略 湾,李鸿章即有日本侵略朝鲜之忧。接着,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否定中国的宗主国地位,使李鸿章深受刺激。 

光绪元年,朝鲜王叔、太师李裕元于 季奉使至北京。十二月间,事竣回国,途经永平,嘱知府游智开转寄李鸿章一函,道其仰慕之意,李鸿章因朝鲜久列藩服,谊同一 ,现值时事多艰,不能不代为筹划(注:《李文忠公奏稿》 34,第44页。),于次年命薛福成代拟复函,称:“西洋英、俄诸国,专务通商,……兹日本既导先路,诸国或思步其后尘”,欲朝鲜与各国订约通商,以 约日本(注:薛福成:《庸庵文外编》 3,第38页。)。光绪四年, 李鸿章再 函李裕元,称:“往岁中国驻倭公使何侍讲前赴东洋,仆以贵国之事属其留意体察,随时调停, 接何侍讲来书,日本近以俄人有事四方,贪得无厌,……前闻日本欲在贵国 镜道之元山津开口通商,俄人阴沮其议,……英人请日本介绍通商,俄复沮之,……其意欲使贵国孤立无援,一旦发难,可以廓然无所牵 ”,又欲朝鲜联络日、英以抗衡俄国(注:《庸庵文外编》 3,第39页。)。 

光绪五年,法国正步步入侵越南,中俄伊犁问题尚未解决,日本强占琉球,引起清朝朝野很大的恐惧,认为日本能吞并琉球,即能吞并朝鲜,丁日昌、刘坤一等均建议使朝鲜与各国通商以牵 日、俄(注:《袁世凯与朝鲜》第88页。)。 七月初四日 ,清廷上谕称各国既欲与朝鲜通商,倘 此通好修约,庶几可以息事,俾无意外之虞,惟该国政教禁令亦难强以所不欲,朝廷不便以此意明示朝鲜,顾念藩封,又不能置之不问,命李鸿章婉为开导,查照五月间丁日昌所陈各节,作为该督之意转 朝鲜,俾得未雨绸缪,潜弭外患(注:《庸庵文外编》 3 40页。),李鸿章立即再次 函李裕元,称:“承示日本与贵国交涉各节,……客岁驻倭公使何侍讲来书,屡称倭人请为介绍,愿与贵国诚心和好,……是以曾寓书奉劝,勿先示以猜疑, 为口实也。……日本比年以来,宗尚西法,营造百端,……库藏空虚,国债 ,不得不有事四方,冀拓雄图以偿所费,其疆宇相望之处,北则贵国,南则中国之 湾。尤所注意,琉球乃数百年旧国,并未开罪于日本,今春忽发兵船,劫废其王,吞其疆土,其与中国,与贵国,难保将来不伺隙以逞。……惟尝代贵国审度踌躇,似宜及此时密修武备,……况日本@①事泰西诸国,未尝不思 其势力侵侮邻邦,往岁西人欲往贵国通商,虽见拒而去,其意终未释然,万一日本阴结英、法、美诸邦,诱以开埠之利,抑或北与俄罗斯勾 ,导以拓土之谋,则贵国势成孤注,隐忧方大,中国识时务者佥议,以为与其援救于事后,不如代筹于事前,夫论息事靖人之道,果能始终闭关自守,岂不甚善,无如西人恃其piāo@②锐,地球诸国,无不往来,实开 以来未有之奇局,自然之气运,非人力所能禁遏。贵国既不得已而与日本立约通商,各国必从而生心,日本转若视为奇货,为今之计,似宜用以敌 敌之策,次第与泰西各国立约, 以牵 日本。……西洋英、德、法、美,……其志不过欲通商耳,……若贵国先与英、德、法、美交通,不但牵 日本,并可杜俄人之窥伺,而俄亦必遣使通好矣。……若定其关税,则饷项不无少裨,熟其商情,则军火不难购办。……近日各国公使在我总理衙门屡以贵国商务为言,……贵国之忧即中国之忧也,所以不惮越俎代谋,……。从前泰西各国乘中国多故,并力要挟,立约之时,不以玉帛而以兵戎,所以行之既久,掣肘颇多,……贵国若于无事时许以立约,彼喜出望外,……如贩卖鸦片烟,传教内地诸大弊,悬为厉禁,彼必无辞。”(注:《庸庵文外编》 3 40页。) 七月十四日 ,李鸿章又上《密劝朝鲜通商西国 》,奏称“朝鲜孤峙海隅,……日本知其孤立无援,倘一旦伺隙思逞,俄人亦将隐启雄图,英、德、法、美诸国,复群起而议其后,非惟朝鲜之大患,抑亦中国之隐忧。……该国于约章利病,素未深究,立约之时,或不能不代为参酌,朝鲜臣民,未谙洋情,骤与西人杂处,欲其措置悉协,永无瑕衅,亦尚难保,仍应由中国随时随事,妥为调处,庶几柔远绥边,较有实际”。十月,李裕元 函游智开,表示朝鲜不愿与他国来往,但愿派明干人员至天津,学习练兵 器之法。李鸿章认为该国墨守成法,闭拒忠谋,虽日即于危弱而不顾,此殆有气运主之,非人力所能为。既以进武为请,正可因其一线之明,迎机善导,增彼军实,固我藩篱。 

六年九月初四日,李鸿章上《妥筹朝鲜武备 》,认为该国来学练兵、 器之法,未始非自强之基,自去 以来,中俄和约未定,俄国军舰东驶,陆军分布海参崴等地,若不图中华,恐吞并朝鲜,应支持朝鲜整军经武。 九月十六日 ,朝鲜官员卞元圭至天津,李鸿章派津海关道郑藻如,永定河道游智开,办理机器、军械各局之道员许其光、刘含芳、王德均等接待,并导往机器局、 造局、军械所、火器库、火药库参观,赠送来福前膛枪十杆,配子药、铜帽等,毛瑟后膛马枪十杆,连后门子二千个(注:《李文忠公奏稿》 38,第37页。)。 九月二十二日 ,李鸿章接见卞元圭,又开导朝鲜通商欧美各国。朝鲜与日本通商数年,尚未收税,李鸿章告以各国通例,令勿为日本所 。卞称朝鲜与法、美有怨,虑其见侵。李告以法、美志在通商,并无用兵之意。俄人则窥伺甚急,应酌允通商,以免动兵后格外吃亏。卞称朝鲜欲在德源埠 ,恐为日本 口。李告以各国通商口未有不 者。卞似闻所未闻,中心悦服。李认为日本阴嗾朝鲜坚拒开埠,其意叵测,兹欲杜俄、日之隐谋,惟有与各国一律通商,尚可互相牵 ,使朝鲜孑然常存(注:《李文忠公奏稿》 38,第46页。)。 十二月十一日 ,李鸿章上《议复梅启照条陈 》,说日本远交近攻,更甚于西洋诸国,中国谋创水师,大半为 驭日本,朝鲜关 尤巨,劝其与西人立约,并导以练兵购器,无非望其转弱为强,他日如该国有警,或须派兵应援。 

七年正月二十日,朝鲜国王派李容肃至天津谒见李鸿章,称领议政李最应等决意与各国通商,办理武备学习事务。索中国与各国修好立约通商章程、税则。李鸿章命郑藻如、马建忠代拟朝鲜与各国通商章程,取益防损。告诫不可雇日人司理税务,以免滋弊,可暂雇西人随朝鲜官员料理收税,派青年从西人学外语,学成之后,即不再用西人(注:《李文忠公奏稿》 40,第11页。)。十一月,朝鲜派金允植率学徒69人来华,李鸿章将他们分派机器、 造两局,饬各局委员督饬工匠,尽心教导,以期技艺速成,俾得回国转相传授。但是,金允植更重要的任务,则是与李鸿章商议与美国订约通商,李鸿章奏称我藩属之最亲切者莫如朝鲜,日本胁令通商,复不允订税则,抑勒把持,计甚阴狡,非先与美国订一妥善之约,则朝鲜势难孤立,各国要求,终无已时,东方安危,大局所 ,中国即不必显为主张,而休戚相关,亦不可不随事维持,多方调护,保兹属土,即以固我藩篱(注:《李文忠公奏稿》 42,第37页。)。朝鲜国王求李鸿章代为主持,美国要求以朝日江华条约为蓝本,李鸿章坚持朝鲜为中国属邦,辨论20 日始有成议。各方均要求中国派人同赴朝鲜签约,李鸿章认为马建忠精明干练,于交涉公法研究素深,并且始终参加此次谈判,即奏 派马建忠前往(注:《李文忠公奏稿》 43,第34页。)。马建中至朝鲜参加《朝美通商条约》签字仪式,事前,先由朝鲜国王照会美国,声时朝鲜为中国属邦。接着,英、德等国也照此办理。条约虽然仍是不平等条约,却也避免 《江华条约》的危害,朝鲜有关税自主权,也接受 中国的教训,规定外国不得在朝鲜贩卖鸦片、军火,不得设租界(注:陈尚胜:《李鸿章与朝鲜对西方的缔约开放》,《中国近代化与洋务运动》第481页。)。 

壬午事变猝起,李鸿章 丁母忧回籍,由署直隶总督张树声处理,李鸿章仍奉命参预,决定一:兵威外交双管齐下,防止日军要挟朝鲜,调停朝日谈判,巩固中国宗主国地位;二:镇压“乱党”,维持受中国册封的王统。派丁汝昌、马建忠赴朝,诱执李@③应(注:《袁世凯与朝鲜》第92页。)。给事中邓承修认为宜乘此声威,责日本以擅灭琉球,肆行要挟之罪,日人必有所惮,球案易于转圜。侍读张佩纶也奏请密定东征之策以靖藩服,李鸿章不赞成他们的意见,认为未有谋人之具而先露谋人之形者,兵 所忌,应该修其实而隐其声,中国添练水师实不容一日稍缓(注:《李文忠公奏稿》 44,第27页。)。 

朝鲜派赵宁夏、鱼允中来商订水陆贸易章程,李鸿章命周馥、马建忠与之酌议,李鸿章在章程之首,声明 中国优待属邦,不在各与国一体均沾之列, 此正名定分,由北洋大臣札派商务委员前往驻扎,朝鲜亦派大员驻天津,派招商局轮船每月往返朝鲜一次(注:《李文忠公奏稿》 44,第37页。)。 

朝鲜国王力图振作,遴选将士,讲求洋操阵法,李鸿章命吴长庆拣派营中熟悉西洋枪炮之员,帮同教演,并赠送机器局所造开花铜炮10尊,英来福枪1000杆(注:《李文忠公奏稿》 45,第6页。)。 

张佩纶奏朝鲜六事:理商政、预兵权、救日约、购师船、奉天增兵、永兴筹备。清廷征求李鸿章意见,李奏称派通商大臣主其外交内政,何如璋亦曾有此议,但显然代谋,在朝鲜未必尽听吾言,各国将惟我是问,势成骑虎,不如密为维持保护,进退绰然。日本欲 50万两给朝鲜,又有代筹开矿扣还偿款之议,朝鲜恐受其挟 未允,转而求 于中国,李鸿章已设法 50万两。朝日条约,日本索费50万元,5年交清, 李鸿章电驻日公使黎庶昌 日本商减,日本不允,仅改为10年交清(注:《李文忠公奏稿》 45,第7页。)。 

朝鲜请求代聘贤明练达之士,李鸿章于八年十月初五日奏 派前驻津德国领事穆麟德前往襄助关务,候选中书马建常随事襄筹妥办(注:《李文忠公奏稿》 45,第14页。)。九年六月二十一日,又奏 派二品衔候选道陈树棠为总办朝鲜商务委员(注:《李文忠公奏稿》 46,第59页。)。 

十年四月初四日,因中法关 紧张,李鸿章奏 令吴长庆统率所部3营撤回,留3营仍驻汉城,由吴兆有统带,袁世凯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注:《李文忠公奏稿》 49,第34页。)。 

壬午事变后,中国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逐渐加强,日韩订立济物浦条约,日本在加强对朝鲜经济、政治控 的同时,也可以在使馆驻兵。开始策划侵略朝鲜和中国。中国在中法战争中连连失败,朝鲜对中国的敬畏,一变而为厌烦。中国考虑释放李@③应,亲华的诸闵与李@③应为世仇,转而亲日。十月,发生甲申政变,日军进入王宫,袁世凯等率部应邀入宫,击败日军,日使竹添进一郎自焚使馆,返回日本。袁世凯的果决行动受到内外赞扬,更为李鸿章所激赏(注:《袁世凯与朝鲜》第36页。)。竹添嫁祸于袁,日本要求惩袁,使袁受到“擅启衅端”的非难,清廷派吴大chéng@④等查办。袁愤而乞假归省。十一年正月,日本派伊藤博文来华谈判,议处与偿恤不 之。结果签订天津专条,规定中日从朝鲜撤兵,将来朝鲜若有变乱,中日两国若要派兵、应先行知照,取得妥协。李鸿章奏称:“我军隔海远役,……本拟俟朝乱略定,奏请撤回,而日兵驻扎汉城……用心殊为叵测,今乘其来请,正可趁此机会,令彼撤兵,以杜其并吞之计,……。”(注:《李文忠公奏稿》 53,第24页。)日本默认中朝宗藩关 ,是因为朝鲜亲日派在甲申政变中毁于一旦,朝鲜人民仇日情绪极高,日本尚无发动战争的实力。让中国站在前列,对抗俄国。当时,由穆麟德牵线,朝俄勾结,传言俄将出兵朝鲜。英国与俄对抗,已占据巨文岛。日本建议与中国一 行动:一、由中国与英国交涉,归还巨文鸟;二、建议朝鲜重用金宏集等,疏远亲俄派;三、用美国人取代穆麟德;四、释放李@③应,牵 亲俄派;五、选派才干较长之员取代陈树棠。李鸿章 日本的意见,放弃 中日 作方式。 

朝鲜要求架设陆路电线,自仁川经汉城、义州至凤凰城,因为日本已设海线至釜山,李鸿章为 替朝鲜保护陆线之权,决定 给白银14万两,由中国代为架设。在汉城设立电报总局,派候选知府陈允颐驻局,负责经理电报,随时修接,遴选朝人到局学习。 

十一年八月十五日 ,李鸿章奏 派袁世凯送李@③应回国(注:《李文忠公奏稿》 54,第45页。)。 九月二十一日 ,又奏 袁世凯取代陈树棠,称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超擢衔阶,优其事权(注:《李文忠公奏稿》 55,第7页。)。袁至朝鲜,即催穆麟德离去。 十二年春夏间,韩廷因英占巨文岛,亲日派威胁,袁世凯阴助李@③应,再度与俄国密商保护问题,闵泳翊 袁世凯告密,袁 李鸿章建议废朝王,另立新君。李鸿章因兵力不足,恐各国疑忌,未敢 纳袁的建议,他电令驻俄公使刘瑞芬,要求俄国不接受朝鲜的要求,不派兵赴朝。函约驻华俄使拉达仁来津晤商(注:《袁世凯与朝鲜》第260页。)。 拉达仁否认韩俄密约,愿意与中国订立互不侵占朝鲜领土协定,日后如有难于预料之事,由两国商定办法。李鸿章颇表赞同。因清廷反对未果。英国却因此撤出 巨文岛。刘瑞芬认为收朝鲜为行省乃上策,次则联 英、美、俄共同保护,李鸿章称共同保护为老谋深算,又因总理衙门反对作罢。不少人热中于设立监国,李鸿章与奕@⑤均不同意,认为 君不同意,各国连 阻挠,将进退维 (注:《袁世凯与朝鲜》第95页。)。朝鲜也否认有求俄保护之事,李鸿章也乐得就此息事(注:《袁世凯与朝鲜》第265页。)。李鸿章在答复驻德、俄、荷、 奥公使洪钧的信中写道:“英惧俄占据朝鲜海口,经略太平洋,故力劝我收回朝鲜,非助中而仇韩,实忌俄也。俄惧英之说行,则中英之交益密,将 而拒俄,是黑海之盟复见于东方也,故屡请我立约,两不侵占,非防中而助韩,实忌英也。两雄相忌之际,中国正可择便而行,今用英之说,则力有未能,而俄先不能无事,用俄之说,则彼此乐于无事,且声明永不侵占而英亦或可勉从。”(注:《李文忠公尺牍》 8,第20页。 )在另一封信中又写道:“至作为局外一说,英、法、美、德曾有此论,独俄人则欲中俄自为一约,彼此不占朝鲜,一切事例,皆如其旧。[鸿章]言于枢译,诸公疑为将失属国名分,未敢遽行。……若朝鲜无大变乱,终能自存,不惟藩属之名,实以有约之故,中国不能灭,他国亦不能灭也。论理、论势,中国尚无灭韩之力。”(注:《李文忠公尺牍》 6 28页。) 

李鸿章推荐美国人德尼接替穆麟德,不料德尼至朝鲜后,极力破坏中朝宗藩关 ,鼓动朝鲜 各国派遣全权使节,否定中国宗主权。朝鲜派朴定阳使美, 相学使英、德等国。李鸿章坚持宗藩名分,规定:一、韩使初至各国,应由中国公使挈赴外部;二、宴会交际,应随中国公使之后;三、交涉大事先密商中国公使核示(注:《李文忠公奏稿》 61,第3页。)。朝鲜政府愿意照办。而朴定阳至美,却并不执行。后来, 李鸿章也不严格要求,在复驻日公使汪凤藻的信中写道:“随时通融,其权在我,立法严而用法恕,来示所言,洵为通晓事变。”(注:《李文忠公尺牍》 25,第74页。) 

十四年正月,德尼著《中韩论》,指责袁世凯为傲慢,中国对韩政策为高压。同年五月,美国国务院训令驻华美使田贝 清政府质询袁的职衔与权限,李鸿章与总署磋商之后,加以照复,强调中韩宗藩关 ,指出袁为奉旨饬派,与各国公使相等,不得轻视(注:《袁世凯与朝鲜》第286页。)。李鸿章复袁世凯信中写道:德尼“论朝鲜事一篇, 荒谬绝伦,尤集矢于执事,其诬罔之词,原不足辨,而于执事持大体,得众心处,自不能掩。曾属德璀琳传语诘责之。各国亦多不直其邪说也。”(注:《李文忠公尺牍》 8,第48页。) 

德尼、墨贤里、德璀琳等鼓动朝鲜政府要求撤换袁世凯, 八月初九日 ,袁任期即将届满,驻津韩员成岐运拜见李鸿章,建议马建常赴韩,李鸿章说:“国王近颇听德尼之谗,……必将德尼遣撤,再议调马建常一事。”(注:《译署函稿》 19,第25页。) 八月二十七日 ,韩廷咨总署,请求派员替换袁世凯,袁世凯也写信给李鸿章,要求调回,李鸿章复信道:“昨得总署复缄,以执事在韩有年,阅历已久,能持大局,深得民心,宜加勉励,仍令接办等语,与鄙意殊相吻 。……德尼狂谬,至于如此,自难容留。”(注:《李文忠公尺牍》 9,第2页。) 十一月十八日 ,德尼 朝鲜政府辞职。 

十五年,由闵泳翊等策动倒袁,鼓动驻日公使黎庶昌 总理衙门及李鸿章写信,派金明圭 李鸿章指控袁驻韩甚有损于大局,要求派员取代,李加以训斥:“袁总理前有保护东土之功,是以奏派驻东,……泳翊到处造谣倾陷,其心可诛,国王乃偏信之,……国王咨请撤换,尤属唐突,……汝胆敢来作说客,小人之流也。”(注:《译署函稿》 19,第55页。) 

朝鲜库藏空虚,外国诱以 债,欲暗持该国利权,隐患甚大。前买轮船, 德商债,无力偿还, 中国 十八年九月十三日 ,李鸿章上《 给朝鲜银十万两 》,得到批 ,利息较洋债倍为减轻。朝鲜还欠日本、美国债款,无力偿还, 十月二十二日 ,李鸿章再上《朝鲜续 银十万两 》,以免受日、美挟 ,也得到  

该年,朝王大办寿庆,袁世凯 李鸿章报告,李复信道:“承示韩廷政事,真有江河日下之忧,四十方在强年,不得云寿,蕞尔贫国,如此 端纵侈,将何以支,夫在而并称尊号,竟用则天顺圣故事,内治如此,觇国者不能无深虑也。”(注:《李文忠公尺牍》 23,第26页。) 

十九年三月,清廷任命袁世凯为浙江温处道,李鸿章上《奏留袁世凯片》,认为“东藩介居强大之间,事会方殷,必须有情形熟悉,物望素孚之大员坐镇维持”,奏 仍留朝鲜办事(注:《李文忠公奏稿》 76,第30页。)。 

朝鲜的亲日派,在甲申政变中消失,朝鲜仇日情绪高涨,日本国力还不能发动战争,因此与中国妥协,默认中国强化宗主国地位,与俄国对抗,自己则大力进行经济侵略,加强国力。至光绪二十年,日本已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在军事 度、军事装备、官兵素质等方 已明显优于中国,在国际上,对英、俄的虚声恐吓并不畏惧,发动战争,已迫不及待,李鸿章对此估计不足。 

东学党起义,日本鼓动中国出兵镇压,自己亦 口立即出兵。 五月初二日 ,日本设置大本营,指挥作战。李鸿章主张避战求和而不可得,他写信给吴大chéng@④说:“日本乘机以重兵突入其国都,……叠经据约驳斥,英、俄、德、美各友邦先后出为理处,彼竟悍然不顾,势非用武不能取成,所虑兵衅既开,不易结束,而征调烦费已难亿计……朝鲜内治不修,实无善后之策。”(注:《李文忠公尺牍》 27,第34页。)事机紧迫,清廷命李鸿章筹备战守事宜,李鸿章建议派刘铭传为统帅。刘铭传表示不能出山之后,李鸿章又写信给他说:“现前敌各军相继并进,苦于有将无帅,兄年逾七十,chǒu@⑥不能为药师渡海之行,……倭人倾国以图韩,久蓄楚灵陈蔡之志,兄职司所在,敢忘齐桓江黄之责?奋日暮之行,扣囊底之智,力与相搏,讵易言和, 调fán@⑦兴,正不知如何结束耳。”(注:《李文忠公尺牍》 27,第40页。)战争失利,李鸿章复信给孙 鼐说:“东事愈棘,日久无功,中外谤议丛积。然使数年来海军能逐渐添购快船,水陆各军储有快枪、快炮,何至于此?”(注:《李文忠公尺牍》 28,第40页。) 

最后,李鸿章前往日李,签马关条约,不久之后,朝鲜即被日本吞并。几十年来,李鸿章多方设法,希望能保护朝鲜免被灭亡,未能如愿。固然是由于中国缺乏快船、快枪、快炮,但从根本上说,应该说是由于中国、朝鲜近代化的步伐太慢,远远落后于日本。弱肉强食,哪一个国 不能自强,就必然被侵略,被瓜分!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说的左半部分右加舀 

@②原字为怀的左半部分右加票 

@③原字为曰下加正 

@④原字为注的左半部右加 的右半部 

@⑤原字为说的左半部分右加儇的右半部分 

@⑥原字为女右加鬼 

@⑦原字为每右加

 

 

(资料来源:《安徽史学》1999年第4期)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小程序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