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后汉书·吴汉传》子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成语典故】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不久,全国各地便发生了农民大起义。汉朝宗室刘秀也乘机起兵,准备匡复汉室。但由于他兵力不足,只得依附于已经称帝的汉朝另一宗室刘玄。由于刘秀作战勇敢,被刘玄封为萧王。 当时,刘玄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谢躬,他知道刘秀志向不小,一心想铲除刘秀。但因刘秀兵力不小,手下又有很多忠于他的将领,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刘秀知道谢躬有害己之心,但故作不知。他故意在刘玄面前称赞谢躬,使谢躬放松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