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贬义成语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成语典故】 传说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姿势特别优美,在各诸侯国中是出了名的。 燕国寿陵那地方有个少年,平时很爱学别人的举止和步法。他听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之美妙,堪称天下第一,便不顾路途遥远,爬山涉水,专门到邯郸去学走路的姿势。少年到了邯郸,见那里的行人走路与寿陵人走路确实不一样,而且显然比寿陵人走路好看。他暗暗高兴,认为自己不虚此行,决定好好地学。 开始,他成天呆在街旁,观看邯郸人怎样走,接着他模...